第439章 扬州兵动 (第2/3页)
亮郑重点头:“主公放心,亮铭记在心。”
“好。”
刘封露出满意的笑容,如今时值六月,夏日即将到来,对于用兵并非是十分契合的日子。
有史以来,最佳的动兵集结便是秋后,秋高气爽,天气宜人,这几乎是公认的战争季节,不但农耕民族是如此,哪怕是游牧民族,也喜欢在秋高马肥的季节动兵。
想来曹操也应该是有这方面的顾虑,所以才驻军长安,只是檄召关中诸县。
韩遂、马腾、张济这些都是很强的地方势力,尤其是韩遂和马腾,他们如今虽然也有地盘,但并不像张济那样坐地户,还是保持着不少的流动性。
这种流动性使得韩遂和马腾要远比张济难对付,除非你找到机会直接给他们来个包圆歼灭战,否则一旦他们逃脱,哪怕只是一部分逃脱,那接下来的战事就要麻烦多了。
相信曹操也是考虑到这一点,才会不急于继续进兵,而是想先走政治解决的办法。
“孔明,荆州那边情况如何了?”
按照刘封原本的计划,是打算在秋后动兵的。
可现在因为曹操的原因,刘封有些动摇了。
诸葛亮眨了眨眼,猜到了刘封几分心思,于是从一旁的柜子中找出最近的几封荆州情报,取了过来。
“主公,荆州态势大体未变,据伯符来信,荆北军直到半月之前,才筑垒成功,彻底围死了临湘。”
诸葛亮一边介绍着,一边把相应的情报放到刘封面前:“这半个月来,蒯越只是组织了三波试探性的进攻,不过……”
“不过什么?”
刘封眉头微皱,蒯越这人他是清楚的,能力极强,尤其多智善谋,而且十分果决,相当不好对付。
“不过他在这半个月内,不断充实了前线大营的物资、军械、器械、还从巴丘、罗城、益阳、临湘城外等地,一共征召了八九千青壮。”
诸葛亮此时也是眉头微皱:“恐怕接下来伯符他们的压力会不小。”
刘封恍然,蒯越征召这些青壮自然不会是放着看的,很可能第一批去填壕沟的就是他们。
想到这里,刘封就忍不住想骂人。
张羡、桓阶这些人当真是军事草包,去岁就举兵了,刘表直到今年三月才出兵,他们居然就没想到坚壁清野吗?
自己想不到也就罢了,孙策必然是提议了,可他们还是没有采纳,难道就真的认为刘表不会发兵南下?
真是莫名其妙的自信。
刘封心中骂了一句,随即询问道:“孔明,摧锋军和挽澜军如今态势如何?公瑾那里准备的怎么样了?”
赵云所领之军,是刘封钦定的下一批王牌军,虽然物资、器械、人员上还有缺陷,但也得到了超过其他诸军的待遇和补充。
最重要的是,刘封特地给赐予了名头——挽澜军。
寓意为摧锋于正锐,挽澜于极危。
同时,刘封也赐下一面大旗,上书挽澜两字。
赵云大喜,且发自肺腑的喜欢这个名字,当即代表全军拜受此名。
诸葛亮当即答道:“摧锋军驻扎厉阳,已是甲级战备,三天之内即可整军参战。挽澜军驻扎在芜湖,不过此时还在训练之中,需要十天左右才能完成动员集结,补充物资,投入战场。”
“公瑾自年初开春,就已经收复了周遭的山越部族,此时兵力也集结于鄱阳一带,动员时间不大致与挽澜军相当,最多不会超过十五天。”
诸葛亮着重讲述了两个王牌军,以及最接近战场的豫章部署:“贾逵所部位于会稽北部,此时正分散于各地清剿山越,成果不小,进展很是顺利。但如果要将他们转投到荆州战场,恐怕得需要三十至五十天时间。”
刘封了然的点点头,如今贾逵所部正分散作战,光是脱离战斗,重新集结就需要大半个月了。
“高顺所部就暂时不需要了。”
高顺所部如今处于会稽南部,必要时刻并不是不能支援荆南的,只需要向北经豫章,然后再入长沙,即可抵达临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