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七百九十一章:同治:究竟TM谁是光绪!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进书架 下一章 回目录
    第七百九十一章:同治:究竟TM谁是光绪! (第3/3页)

人道:

    “这洋务观念和行动还是处于求新与守旧之间。”

    “看他们在所最关心的武器革新方面,就处于这种求新与保守的矛盾状态。”

    “制胜之道,在人不在器。”

    “那新式武器如同士人之于诗赋杂艺,可有可无。”

    去北边转悠一圈回来后的程咬金奇怪道:

    “这不对吧陛下?”

    “武器不是开始造了吗?”

    众人齐刷刷看向他。

    程咬金眼睛一瞪,大嘴一张:

    “看我做甚?说话!”

    李世民瞥了他一眼,无奈的摆摆手道:

    “谁给讲讲,让这夯货闭嘴。”

    “一回来就闹挺,吵的脑仁疼。”

    房玄龄感受到众人视线,内心深叹一口气。

    这朝是真不想上了。

    “虽然开始洋务运动,但观其言其行,还是认为只要模仿西洋枪炮改良中国旧式火器,就可以师其长并能补其短。”

    “而脱离这句话,从另一面看。”

    “其内部含义依然是战事还凭人力,不专任枪炮。”

    “也就是说,若是没有枪炮之利,洋人不是清朝兵将的对手。”

    程咬金只是莽,不是傻。

    房玄龄一说他就明白了,从而睁大眼睛,惊异道:

    “这想法太蠢了吧!”

    “按这想法,玄甲军都不该存在!”

    李世民又瞪了他一眼。

    程咬金憨笑着,不吱声了。

    “所以……”

    房玄龄最后总结道:

    “此事一观民生便可明了。”

    “他们虽赞成造船、铸炮,但对于电报、铁路则视为变华为夷,期期以为不可。”

    “但造铁路对国防有巨大的好处,铁路网可以让全国声势联络,血脉贯通,可以转运枪炮,朝发夕至,使国家拥有迅速集结兵力与物资的能力。”

    “可以造就众省合为一气,一兵可抵十数兵之用的效果。”

    “兵力与财力将集中到中央手里,不但有助于消除内部割据,也有助于抵御外侮。”

    “况且……”

    房玄龄看了一眼皇帝,轻声道:

    “当年修大运河不一样会毁人风水占人田产?怎么就修成了呢?”

    ……

    【在兴办军工、民用企业的同时,洋务派还筹建了海军,加强海防建设,设立外文学馆,派遣留学生到国外学习先进科技。】

    【如光绪元年(1875年),两江总督沈葆桢、直隶总督李鸿章等人上奏请求筹建北洋、南洋和粤洋三支海军。】

    【经总理衙门核准,每年调拨海关银四百万两来资助筹办海军,计划十年之内建成。】

    【光绪十年(1884年),三洋海军已初步建成。北洋海军归北洋大臣管辖,拥有十五艘船舰,负责防卫山东、直隶、奉天海域。】

    【南洋海军属南洋大臣统辖,拥有十七艘船舰,负责江浙海域的安全。】

    【福建海军由福建船政大臣管辖,拥有十一艘船舰,防卫闽粤海域。】

    【光绪六年(1880年),李鸿章奏请设立天津水师学堂,八年又设一分馆,定名为管轮学堂。】

    【水师学堂学生学习天文地理、几何代数、平弧三角、驾驶御风、测量演放鱼雷等项。】

    【管轮学堂学生学习算学几何、三角代数、物力汽理、机器画法、机器实艺、修造鱼雷等课程。】

    【光绪十一年(1885年)李鸿章还在天津创办了武备学堂,专门用来轮流培训淮军及北洋各军军官,并聘请德国军官李宝等对官兵进行德国式操练,以提高各军能力。】

    【据保守统计,到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洋务派共创办大约二十余所外语和各类工业技术学堂。许多军工或民用企业还附设翻译馆,用来讲习、翻译外国书籍。】

    ……

    {从1872年到1875年间,清朝每年都要派幼童到美国学习法律、机械等。}

    {他们原计划是这些孩子在美国学习后回国就职,但留学生在接受西方教育后,就开始弃长袍马褂、换西服,有的甚至剪掉了辫子。}

    {朝廷十分愤怒,开始分批撤回留学生。}

    {虽然许多留学生没有完成学业,但他们回国后仍成为清朝外交、科技等方面的人才,其中就包括中国第一条铁路的修筑者詹天佑。}

    {幽芳淡冶仙为侣,傲骨嶙峋世所稀。}

    {这是詹天佑故居里的一副对联,听说这幅对联是詹天佑一生的写照。}

    {他曾说“生命有长短,命运有沉升,所幸我的生命能化成匍匐在华夏大地上的一根铁轨,也算是我坎坷人生中的莫大幸事”。}

    {其实每一位学工科的同学都应该看看詹天佑留给后人的那篇著名的文章即《敬告青年工学家》,詹天佑留给后人的何止是铁路啊!}

    {更是一种品格,一种精神,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奋发向上的精神啊!}

    ……

    大清·同治时期

    同治苍白的脸上尽是讽刺的笑意。

    “品格……呵…呵呵…”

    “哈哈哈哈哈!咳咳咳!”

    同治剧烈的咳嗽着。

    太监端来药碗,被他一把推开。

    同治完全不关心什么品格不品格。

    朝堂争斗里,这是最没有用的东西。

    “光绪、光绪、光绪……”

    同治嘴里咬牙念叨着。

    “究竟谁是光绪!”

    “这都是朕的功绩啊……都是朕的!”

    他母亲,那亲王,这又出来个光绪。

    怎么总有人跟他争权夺利!

    殿内众人早就吓得跪倒一片。

    同治恍然未觉。

    只是想着一事。

    “铁路……”

    品格在争斗中是最没用的。

    但也是最影响争斗的。

    “让出洋总局把出洋名册递上来。”

    ……

    【洋务派虽然努力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创办近代企业,但洋务运动最终没能挽救中国。】

    【在腐朽的体制统治下,洋务运动的工业和教育解决不了实际问题。】

    【海军没有用来与列强交战,而是在港口金屋藏娇。】

    【洋务派制造出的枪炮没能有效抵抗外国侵略者,却在镇压本国农民起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偌大的改革,终究是换汤不药。】

    【评价B级·得三分】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