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八十二章: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2/3页)
能成行。】
【咸丰六年(1856),中美《望厦条约》满十二年,美国在英、法的支持下,再次提出修改条约的要求,英、法也乘机提出同样的要求,再次遭到清政府拒绝。】
【这样,发动一场新的对华战争便提上日程。】
……
大唐。
李世民微微坐直身体,脸色凝重。
“朕不明白。”
关中口音带着厚重的不解之意。
“这么明显的,打算用战争手段达到逼迫清朝同意修约的目的。”
“满朝上下没一个人看得出来吗?”
“战争已经逼近中国头上了,清朝还浑然不觉?!”
房玄龄等人对视一眼。
身处迷雾之中,的确很难看出来。
毕竟不是哪个皇帝都像您那么能打的。
“这地方上下就算是有明眼人,恐怕也……”
杜如晦的未尽之意众人听得明白。
就看清朝这官场上下完全是只顾得今日欢,哪管他明日死的风格。
再加有天朝上国的自傲……
“这一战若不赢……”
就废了。
而清朝能赢吗?
众人回忆自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清朝的一系列举动,心下有数了。
包输的。
……
【咸丰六年(1856年3月),克里米亚战争结束,俄国战败。】
【这时候,英、法、俄等国都把目光投向了中国,各国军舰都可以移师中国了。】
【在克里米亚战场上厮杀的对手,在中国成为合作的伙伴。】
【利用战争手段已经决定,侵略者总要找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
【正在这时候,马神甫事件发生了。尽管这是一个突发的个别事件,对于法国来说就是一个好借口,但是对于英国来说,这个借口还不太有力。不久,“亚罗”号事件也发生了。】
【咸丰七年(1857年2月),英国首相巴麦尊极力主张扩大对中国的侵略。】
【上院一议员提出议案,谴责英国在华官员的擅用武力,结果以110∶146票被否决。】
【而此时,下院一议员又提出了类似的议案,以263∶247票获得通过。】
【巴麦尊立即解散下院,重新大选,结果巴麦尊一派在大选中获胜。】
【咸丰七年二月二十五(1857年3月20日),英国政府派额尔金伯爵为高级专使,准备对华正式用兵。并与法国、美国频频联络,筹划联合行动。】
……
{你牛,一刀切,解决有问题的人,问题便不复存在。现在有多少还是这么办事。}
{英国下议院,当时还是有有识之士的,不过下议院通过对首相的不信任案却反被首相解散,可见民主在资本利益面前不堪一击,西式民主的虚伪和荒唐早已有之。}
{此外,所谓下院代表庶民,原为误解,而现今不列颠议院之中真正代表庶民利益且有良知的议员恐怕更是难寻。}
{第二次鸦片战争之所以发生,就是资本主义侵略者的利益最大化未能得到满足。}
{《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签订后,西方列强虽然从中国取得许多特权,但还想要获取更多的特权。}
{英国之所以发动这场战争,很大程度上是要强迫清政府把鸦片贸易合法化,以保障当时英国在华最大的经济利益——鸦片贸易。}
{谋求在华的全面经济与政治利益,这是它们的根本利益所在。}
{所以说,这个根本利益拿不到手,新的一场侵略战争迟早是要爆发的。}
……
大清·雍正时期
“这关是不能锁了。”
雍正抿了口茶,看着对面趴在榻上的弘历,轻声道:
“这完全就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弘历则有些脸色发暗,低声道:
“但汉人实多……”
茶盏与木桌磕碰出当啷一声。
雍正看着他,怒声道:
“朕不知吗?!”
“那然后呢?!学六国事秦吗!”
“你信不信!”
雍正指着天幕,语气中既忿恨又悲戚。
“船舰一至!什么条件咸丰都俱会同意的!”
“为什么?”
“因为打不过!”
“这就是事实!”
雍正红着眼睛,咬牙道:
“满人就算回了山海关,那也只是技不如人!”
“但祖宗基业卖到外夷手里你我有何脸面去见列祖列宗!”
弘历低下头,轻声道:
“阿玛想如何做?”
雍正慢慢平复着怒气,冷声道:
“知己知彼。”
“趁着天朝威严未失,先骗他们一波。”
“那些什么工业什么的,能骗多少骗多少。”
“搜寻前明工匠后代,让他们参详复刻。”
“我大清,人多。”
……
【11月,美国公使列卫廉、俄国公使普提雅廷分别赶到香港。】
【英法联军也大体齐结:英军有战舰四十三艘、海陆军兵力约一万人,法军亦有军舰十艘,他们在珠江口集结。】
【咸丰七年十月二十七(12月12日)】
【英、法向叶名琛投递照会,要求一、准许进入广州城,二、赔偿“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的一切损失,三、清朝派“平仪大臣”与英、法进行修约谈判。】
【该照会限叶名琛十天内允诺前两项,否则将进攻广州。】
【叶名琛不予理睬,但又不作战守准备。】
……
{他要干啥?他想干什么吗?}
{从史料记载来看,他在香港等处派有大量探子,收集情报。}
{情报数量非常之多,可是他不会用国际战略的眼光去分析,仍用陈腐的观念去判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