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七百七十九:咸丰猜忌·太平内讧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进书架 下一章 回目录
    第七百七十九:咸丰猜忌·太平内讧 (第3/3页)

   ……

    大清·光绪时期

    “多亏了咸丰皇帝加了署理二字。”

    慈禧想着湘军势力,心中对咸丰的先见之明深怀感激。

    “如此才留下了余地啊。”

    光绪则觉得慈禧想得太多。

    “署理为暂时代理之意。以毅勇侯的功绩,咸丰帝当时并非不肯实授此职,只是圣恩不可一日施尽,若再立功绩,又加之何恩典?”

    “二是毅勇侯以孝道自榜,出山时为显示其孝道,宣称守制期间不受议叙,咸丰帝仍授其三品顶戴,他都上奏推辞。”

    “若真实授,他必固辞不就,反为不美。”

    “且守制期间任署理之官也是旗人的规矩,不妨效之。”

    慈禧轻飘飘的看了他一眼。

    没言语。

    光绪没得到回应,脸一下子就红了,别过脸也不说话了。

    ……

    天幕上。

    暖阁内。

    咸丰看着手里的捷报,爱不释手。

    大笑着对眼前几名红顶子大臣道:

    “朕真是没想到啊!”

    “曾国藩这一书生,竟能建如此奇功!”

    “哈哈哈哈哈!”

    “朕高兴!高兴啊!”

    一名大臣看了看同僚,上前一步拱手道:

    “曾国藩以侍郎在籍,犹一匹夫耳。”

    “匹夫居民间,一呼蹶起,从之者万余人。”

    “恐非国家之福。”

    “陛下,不见魏武帝灭黄巾之事乎。”

    咸丰帝的笑意僵在脸上。

    ……

    【九月十三(11月2日)咸丰帝收回成命,改曾国藩为兵部侍郎衔,专办军务,不再署理湖北巡抚了。】

    【同时,命令曾国藩率军沿长江东下,进攻江西。】

    ……

    {最讨厌这种人了,轻飘飘一句话就可能置人于死地。}

    {都什么时候了,还在内斗。}

    {官场险恶,有功必使绊。}

    这句话对任何一个皇帝来说都是大忠之言啊。}

    ……

    大隋。

    杨坚看着咸丰瞬变的脸色,只觉得好笑又可悲,且带了几分感同身受。

    “这股猜忌,完全是切中要害啊。”

    清朝以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历来的传统是以汉人办事,以满人掌权。

    曾国藩是个汉人。

    曾国藩所带的部队,实质上又是私家军队,除了曾国藩谁也指挥不动。

    兵为国有成了兵为将有。

    还不知他手下的将士们,心中除了曾大帅外,还有没有大清。

    更别说还有抗旨在前。

    除了某些功上加功,封无可封的皇帝,没人会不忌惮这种大臣。

    最后的结论就一定是此人不能不防。

    “你也许没那个心。”

    “但你有那个能力。”

    ……

    大唐。

    某位天策上将感慨着清朝的束手束脚。

    “咸丰啊……在他那个位置上,皇帝猜忌将领自古以来都不稀奇,更何况他这里还有民族因素。”

    魏征瞥了一眼天幕里的咸丰,摇头道:

    “清朝皇帝对此都是很敏感的,满汉问题始终令人介怀。”

    “但康雍乾时期天下禁锢太平。”

    “事情影响不大。”

    “嘉道之后,外力袭来,此时抱残守缺无疑是浮木渡海。”

    “咸丰是吃尽了时代黑利。”

    “历史上又能有多少真正雄才伟略之人,不是所有人都是横空出世的陛下。”

    “这个局势,怎么救都是饮鸩止渴了。”

    ……

    【咸丰对曾国藩的态度转变,最终倒霉的当然是他自己。】

    【按照一般的军事常识,湘军夺取湖北后应全力经营之,成为可靠的后方基地,稳扎稳打,逐渐向东进攻。】

    【但咸丰让湘军立即全军前出江西,一方面是急于镇压太平军,另一方面是对湘军又利用又限制的策略,不使其在湖北坐大,使在江西、安徽的拼战中消耗实力,最后由江南、江北大营的清朝国家军队坐收其功。】

    【十一月十四日(1855年1月2日)湘军水陆东进,迅速开抵九江城下,发起攻城。】

    【九江的围攻,历大小百余战,终不能克复,而湘军的水师却被石达开在湖口被切成两半,丧失作战能力。】

    【十二月二十五日(1855年2月11日)太平军发起奇袭,直取曾国藩的座船。曾国藩乘小船狼狈逃入陆营,复欲寻死,被左右救出,后率师转至南昌。】

    【从此太平军则开始全面反攻。】

    【二月十七日(4月3日),太平军三克武昌。】

    【而咸丰则在军情大变的情况下,又开始了玩祖穿微操,一会儿让曾部回救湖北,一会儿要湘军速克九江,直取天京。】

    【但就是这一年,北伐的太平军,为清将僧格林沁所破,全军覆没。】

    【一场引发太平天国诸王内讧的导火索点燃了。】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