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七百五十一章:茶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进书架 下一章 回目录
    第七百五十一章:茶 (第3/3页)

触。】

    【随后英国经济实力逐步加强,成为仅次于荷兰的海上强国,而此时老牌的殖民者葡萄牙、西班牙等国开始走下坡路了。】

    【明崇祯八年·公元1635年,葡印总督与英属东印度公司缔结对华自由贸易协定,英属东印公司获得了在葡属殖民地贸易的权利。】

    【明崇祯十四年·公元1644年,清军入关,明朝灭亡,清朝建立。】

    【英国也开始发生资产阶级革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政治制度逐步确立。】

    【他们开始了工业革命,织布机、纺纱机、水力纺纱机、自动织布机、蒸汽机等各种机械纷纷出现和完成,机械化生产普及推广,更加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

    ……

    {这么说不直观,给你们列个数据。}

    {1700年,英国的煤产量为两百六十万吨,1795年增加到一千万吨,1836年更增加到三千万吨。}

    {到1839年,英国的煤产量比法国、比利时、普鲁士的总和多三倍。}

    {生铁的产量也由1740年的一点七万多吨,增加到1800年的十九点三万吨,1840年更增加到一百四十万吨!}

    {机械纺纱业所用的棉花量,也由1760年的两千两百多吨,增加到1841年的两万四千多吨。}

    {从1830年开始,英国大规模筑铁路,20年间,筑成铁路近一万公里。成为当时世界各国机器的供应者。}

    {所以总说工业化工业化,必须工业化啊!}

    {都快不认识吨字了……吨怎么换算来着?}

    {两千斤是一吨。}

    ……

    大清·嘉庆时期

    嘉庆看着这些数据只感觉头晕眼花。

    雍正初年,云南每年产铜八九十万斤,到雍正五年产量也是上升到四百余万斤。

    乾隆三十七年,云南一省有铜场四十六处,采矿人夫达七十万人,每年产铜高至一千多万斤。

    与铜的增产相适应,铅也有了大幅度增长。

    乾隆一朝,仅贵州一省就出产黑铅一千四百多万斤。

    一年载煤则数百万石。

    但与之相比起来……

    “简直云泥之别。”

    ……

    【机器化大生产的迅速发展,极大地刺激了英国商人对产品销售市场、原材料产地扩张的欲望。】

    【海外殖民侵略,正是英国资产阶级用来满足它这种欲望的不二选择。】

    【在对海外殖民扩张的过程中,英国与荷兰一样,采取的基本方式是组织商业垄断公司,以拓展海外市场,掠夺原材料。】

    【清乾隆二十二年·公元1757年,英军在普拉西战役中打败孟加拉,占领了印度最富庶的地区。】

    【奠定了英国在整个远东殖民统治的基础。】

    ……

    大唐。

    李世民与房玄龄等人大眼瞪小眼。

    魏征欲言又止道:

    “这……不太好吧?”

    几人齐刷刷的看向他。

    说什么呢?

    你先说的效仿汉使之事!

    魏征看懂他们眼中的情绪,第一次有些无言以对。

    “咱们泱泱大唐……也不能太不要脸面了……”

    李世民打断他的话,直言道:

    “没事,朕活的久!”

    几人顿时侧目而视。

    这又是什么话!

    活得久就可以……还真可以压下反对声音。

    ……

    【而与在印度采取明火执仗的武力侵占有所不同。】

    【英国在对中国的殖民扩张政策上选择派遣使团访华,与清朝进行交涉,以期解除英国商品进入中国市场的障碍。】

    【后面,马戛尔尼使团交涉失败后,英国当局转而企图用武力向中国扩张,曾于嘉庆七年(1802)和嘉庆十二年(1807)两次派兵侵入,意在从葡萄牙人手中夺取澳门,以为久踞之计,结果均以失败告终。】

    【嘉庆二十年(1815),英国再次选派阿美士德作为大使访华。】

    【双方因就觐见礼节问题而起争端。结果,阿美士德一行被嘉庆逐离北京,其外交使命也成泡影。】

    【英国当局三番两次地遣使出兵,目的是为了扩大同中国的商业贸易。】

    【当时英国用以跟中国进行贸易的产品,如机制棉布、毛织呢绒、羽纱及一些金属制品等,由于售价过高,始终无法在中国打开销路。】

    【同时中国传统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对于商品贸易的依赖性并不严重,也构成了对英国商品进入中国的巨大阻力。】

    【而中国的特产,如丝、茶、漆器、瓷器等,由于品质优良,反为西方所欢迎。】

    ……

    天幕上。

    一群男士穿着燕尾服、戴高帽,游走在铺满瓷器的餐桌处。

    一名男子用着中国茶具给诸人冲泡茶叶。

    几名女士围坐在一起,指着身上精美的布料说着什么。

    而无一例外的,每个人手里都端着一盏白瓷杯。

    里面是兑着牛奶的茶汤。

    ……

    【茶叶在中国对英贸易输出中,占着极大的比重。】

    【乾隆二十五年到二十九年间(1760-1764)英国从中国输出的茶叶共值银八十万零六千二百四十两8,占其从中国输出商品总值的百分之九十一。】

    【道光五年到九年(1825-1829),英国平均每年从中国输出茶叶值五百九十四万零四百五十一两。】

    【占英国从中国输出商品总值的百分之九十四。】

    【茶叶,不仅给东印度公司带来了巨大利润,也使英国从中获得了巨额税收。】

    【茶叶不仅成为英国民众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同时也成了东印度公司和英国国家的重要利源。】

    【但是,也由此造成了中英之间贸易的巨大逆差。】

    【英商在经销中国商品的过程中,为了取得支付的平衡,必须运来大批的白银予以填补。】

    【这种贸易状况与英国资本主义经济扩展的需要是尖锐对立的。】

    【英国政府希望通过外交途径扩大对华贸易的目的无法实现,东印度公司又无法从英国运来能够受到中国人欢迎的商品。】

    【而中国茶叶、土布等商品又成为英国国内的必需品和英国国家、东印度公司的重要利源之所在,英国急切地希望改变这种长期存在的对华贸易入超的情况。】

    【于是,以东印度公司为代表的英国商人开始暴露其殖民主义者的嘴脸,公然向中国大量输入鸦片,对中国进行鸦片贸易。】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