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七百四十九章:节俭救不了大清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进书架 下一页 回目录
    第七百四十九章:节俭救不了大清 (第2/3页)

制捐输,限制督抚属员随意提补。}

    {都知道,卖官是清朝的一个公开政策,目的是补贴财政收入。但这个政策无疑会公开助长腐败,道光进行了有限度的改革,没有杜绝捐输,但也禁止现任官员加捐职衔。}

    {然后是加强宗人府的管理。宗人府是管理皇家事务的机构,道光有感于宗室子弟日益腐败,着意加强对他们的管理,提升皇家子弟的素质。}

    {道光四年(1824),宗人府还将一些皇室子弟送到边疆地区锻炼,减少他们对社会的危害。}

    {最后,限定案件的审理期限。}

    {办案拖沓是清朝官场的一个通病,很多案子由于长期积压,导致许多人屈死狱中。}

    {道光认为这种情况会导致许多家庭家破人亡,增加他们对社会的憎恨,如果不能有效处理,对大清是很不利的。}

    {所以他限定了案件的审理期限,京城的衙门必须一个月内结案,州县的衙门时间更短,二十天就必须结案。}

    {上司的批复在一个月内必须申报,刑部审核的话,要根据不同案情分别在十天、二十天、三十天内结案。}

    {对死罪案件的定决,从报上来到判定要在七十天内完成,监候限八十天。}

    {你可以说他用人能力烂,但他能力真不差了。}

    {要不是遇到降维打击,他也是守成之主。}

    ……

    大汉·宣帝时期

    刘病已看着天幕里的种种制度,认同道:

    “只看这些举措,道光的确不是吃闲饭的。”

    “虽然没有什么新意,但也都是切实之举。”

    “只是可惜……”

    刘病已想到了还是一片迷雾的海外诸国。

    道光的不幸之处在于,他不仅要对付国内的不安分力量。

    还要应付正处于扩张期的海外势力。

    “日不落……”

    刘病已念叨着这三字。

    比我大汉还狂。

    ……

    【改革还没有开始就停止了,但财政亏空的问题仍然存在。】

    【道光想来想去,最后,经过跟他尊敬的师父——理学大师曹振镛商量以后,得出结论:

    解决财政亏空的唯一方案只能是节约开支,而节约开支的首要任务就是皇帝要为天下国家做出表率,带动大家一起节约。】

    【为此,道光发布《御制声色货利谕》提出了三个最基本的节俭方针。】

    【一、重义轻利,不要贪财。】

    【全国人民一起省,皇帝省,大臣省,百姓省。】

    【道光言:“百姓不富,我这个皇帝怎么能富呢?”皇帝不富,大臣怎么敢富呢?所以,大家一起来节省。】

    ……

    大汉·景帝时期

    刘启蹲在田地头,怼了怼身边仰躺在地的小刘彻。

    “彻儿,你觉得他说的有没有道理。”

    小刘彻都快累嗝屁了,躺在地上闭目休息的他,有气无力道:

    “有道理有道理。”

    “节俭吗,大父也是这么做的。”

    刘启点点头。

    “既然有道理,我们也得以身作则。”

    小刘彻猛的睁开眼!

    不对劲!

    “那你的伙食也该降降了。”

    小刘彻抬起头,难以置信的看着刘启。

    说的是人话吗?

    我就爱吃点猪蹄?!

    猪肉都是你和阿母吃了!

    “以后从三个猪蹄降为两个。”

    刘启竖起两个手指,笑眯眯道:

    “但若是能在三个时辰内垅好半亩地,就再给你一个猪蹄。”

    小刘彻无力的躺回去。

    玩什么朝三暮四啊……

    “好……”

    烦死了!

    刘启摸着胡须笑个不停。

    还是逗孩子好玩。

    不过……

    刘启看向天幕,思索着一件事。

    节俭……真的有用吗?

    ……

    【二、各省停止进贡。】

    【在嘉庆时期皇帝就下令停止进贡之风,后来臣下改变政策,认为进贡珠宝是奢侈,那么进贡一些土特产总是合情合理的吧。】

    【现在道光说,连土特产也不必进贡了,他甚至抱怨说,这些土特产本来就不值几个钱,但被大臣们夸得天花乱坠。】

    【不管怎么说,都是老百姓的东西,不收礼就能为老百姓节省点儿。】

    【而且,这些土特产从地方运到北京还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

    ……

    后唐·明宗时期

    “成由勤俭破由奢。”

    李嗣源觉得李商隐的这句诗说透祖宗创业之理。

    “能做到这一步,就超越六七层皇帝了。”

    他看向一边读书的郭威与小赵匡胤。

    “但可惜时事不对。”

    “这些锦上添花之举,与大势无用了。”

    ……

    后周·世宗时期

    郭荣看着这点,想起了他爹。

    “祖先创业暴霜露、斩荆棘,才有尺寸之地啊。”

    “还是有明君之相的。”

    “但此时急需变法之要,这些确成细枝末节了。”

    他翻着手里的《论语》等书,心中恍然明悟,

    此等文章,实为治世之理。

    安天下、治太平,可用此书。

    求变化、治乱世,于此无用。

    ……

    【三、以后不增建宫殿楼阁。】

    【道光说:皇宫已经相当豪华了,不需要再增加一块砖、一片瓦,以后谁要是提出大兴土木,谁就是大清的罪人,应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