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七百二十八章:乾隆之盛·资本萌芽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进书架 下一章 回目录
    第七百二十八章:乾隆之盛·资本萌芽 (第3/3页)



    “那可…太好了…”

    ……

    大唐。

    李世民突然紧张起来。

    “这是治世毋庸置疑……”

    长孙皇后也神色紧绷。

    “所以……能找到盛世崩塌的根本原因了吗?”

    李世民轻轻的点头,又摇了摇头。

    “盛世皆为人治,但人治不离农耕。”

    “天下田地是有限的。”

    “除非脱离田地限制,不然……”

    看了这么久,李世民也摸到了点东西。

    一些还是围绕在土地。

    ……

    【而农业生产向商品生产转化也正是乾隆时期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

    【以苏、松地区为例,明中叶以后棉田不断扩大,到清初,“植木棉多于秔稻”。“太仓、嘉定、震泽、宝山四州县,地处海滨,向来多种木棉,生计全在于棉”。】

    【至少从明中叶以后,种植棉花的收益,已成为当地人民的主要经济来源。】

    【从种稻为主,到植棉为主的转变过程,正是农民从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变的过程。】

    【农民热衷植棉,是因为棉花有广阔的市场,植棉比种稻收益大。】

    【粮食生产也走向商品化,一些地区之所以成为经济作物的专业区,原因之一就在于有湖、广、川的充足而价廉的商品粮供应,所谓“湖广熟,天下足”,正是这种写照。】

    ……

    大宋·神宗时期

    赵顼看着天幕里种种行业的兴盛,大约晓得了点什么。

    “还是老问题……”

    变法。

    赵顼坐在石墩上,无奈的笑着自言自语道:

    “乱世要变法,盛世也要变法。”

    “乱世变为求生。”

    “盛世变为破旧。”

    若不变,乱则死,盛则败。

    “易,不易。常易也。”

    ……

    【而农业的恢复和发展也为手工业的发展准备了条件。】

    【江苏、浙江、河北、山东、四川、广东等地的棉织业都开始有很大发展。】

    【如江宁一地,“乾嘉间机以三万余计,其后稍稍零落,然犹万七、八千”。】

    【苏州则“比户皆织,不啻万家”。】

    【杭州“机杼之声,比户相闻”】

    【同时,自乾隆二年(1737)宣布开放矿禁以后,铜、煤、铁、金、银、铅、锡、硫磺等的开采都大幅度地增长,从业人员大量增加,矿场规模不断扩大。】

    【因此铁的开采和冶炼也有了很大发展。】

    【如佛山铁锅,体轻质坚,其声如木,所制刀斧刃器,锋利耐用,远销国内外,有“佛山之冶遍天下”之称。】

    【除此之外,直隶的唐山、邯郸,东北的抚顺也都有比较发达的冶铁工业。各种小作坊更是遍及全国。】

    ……

    大明·宣德时期

    朱瞻基越看越难受。

    他捂住心口,咬牙切齿。

    若不是那个畜生……

    大明怎会盛极而衰啊…

    “可恶……可恨!”

    ……

    大清·雍正时期

    虽然有点不满意,但雍正也勉强舒缓了眉头。

    “还是要以农为本。”

    雍正背负双手望着天幕。

    “朕还要提高生产呢。”

    “没时间搞这些歪门邪道。”

    ……

    【另一方面,官、私手工业生产,无论是冶铁、铸钱、造船、制陶等行业,都需要取得充足而价廉的燃料。】

    【这些情况都刺激了煤矿的发展。】

    【而基于煤炭,陶瓷业开始蓬勃发展。】

    【景德镇除官窑外,民窑有二三百处,窑户有几千家,“工匠人夫不下数十余万”。号称“工匠来八方,器成天下走”】

    【除景德镇外,全国各地还有不少地域性的陶瓷生产中心,诸如广东的佛山、山东的博山、江苏的宜兴等都久负盛名。】

    【佛山镇的石湾,向以生产陶瓷器具著称“其陶遍两广,旁及海外之国”】

    【其余制茶、制盐、制船、制纸等行业,全部都在兴旺昌盛。】

    【其产物不仅在当地行销,而且把市场扩展到全国各地,乃至“运贩西域南洋”,“行于九域,施及外洋”】

    ……

    大明。

    老朱微微皱起眉头。

    “四民之业,士之外以农为最贵。”

    “天下万民,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

    “农为天下本务,工商皆末。”

    “怎么天幕话里话外的意思是要以商为尊?!”

    “这不是倒反天罡吗!”

    “逐利之人,从不安分!”

    马皇后白了他一眼,给他倒了杯水,没好气道:

    “你先看完再说好不好?”

    朱标则若有所思。

    他记得,那位宣德皇帝的情景也与此大差不差啊。

    ……

    【由于商品流通范围日益扩大,商业资本空前增长,明代已经出现的徽商、晋商、陕西商、江右商、闽商、粤商、吴越商等商人集团,在清代更加活跃。】

    【随着农业生产中雇佣关系的发展、包买主的活跃、经营地主的出现。】

    【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也在乾隆时期缓慢增长。】

    【但当时占主导地位的仍然是个体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的封建经济。广大百姓还是过着自给自足的耕织生活,城市也还没有形成独立的政治力量。】

    【封建地主经济十分强大,控制着整个城乡的经济活动。】

    【在这种情况下,社会阶级关系呈现出错综复杂的局面。】

    【而伴随着乾隆本人的各种主观操作。】

    【乾隆盛世,也成为了清朝历史的顶点。】

    【也成为了清朝由盛转衰的重要标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