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七百一十四章:乾隆·皇帝里的天才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进书架 下一章 回目录
    第七百一十四章:乾隆·皇帝里的天才 (第3/3页)

”】

    ……

    大宋·真宗时期

    在这方面,赵恒能理解雍正。

    不为其他,就为证明自己!

    而且……搞祥瑞是很劳民的。

    乾隆这点做的有道理。

    ……

    大清·乾隆时期

    屁股还没坐稳,乾隆就看到这一幕。

    说来他都脑瓜子疼。

    不知道他阿玛在想什么。

    总喜欢跟人证明什么?

    您是天子啊!

    是,祥瑞当然是对篡位传闻的一种变相的回应,毕竟如果是篡位的,上天能支持我吗?

    可是天下人又不都是傻子,搞这一套太小儿科,太可笑!

    反而会让人觉得暴露了心虚本质。

    “跟他们证明不着。”

    ……

    【当然,赶道士,禁祥瑞,这些还都是小举动。更大的举措,还在后边。】

    【雍正十三年十月八日,乾隆发出了一道谕旨,震动天下。】

    【“允禩、允禟等孽由自作,得罪已死,其子孙仍是天潢支派,若俱屏弃宗牒之外,与庶民无异。当初办理此事诸王大臣再三固请,实非我皇考本意。其作何处理之处,着诸王满汉文武大臣各抒已见,确议具奏。”】

    【因为八王爷允禩曾积极争夺储位。九王爷允禟是允禩最得力的助手。】

    【雍正登基后,这两个人处处和雍正对着干,所以后来雍正给他们改名叫“阿其那”和“塞思黑”,意思猪和狗,把他们关起来秘密处死,这样还不解恨,后来又干脆把他们的子孙后代开除宗籍,不承认他们是皇族。】

    【乾隆这道谕旨的意思就是说,允禩等人,虽有罪但已死,他们的子孙毕竟是爱新觉罗家族的血。如果开除于宗籍之外,与普通百姓一样,实在不妥。】

    【而当初之所以这么处理是因为办理这件事的大臣们使坏,不是我爹本意。】

    【现在,就这件事到底如何处理为,请大家拿出一个方案给我。】

    ……

    大唐·高宗时期

    李治第一个反应是雍正不够狠。

    第二个反应是雍正太狠了。

    不够狠,不斩尽杀绝。

    太狠了,继位是正常继位,只诛首恶就够了。

    “确实有些感情用事。”

    说完雍正,李治坐直身体正视乾隆。

    “这个人……”

    怎么说呢,跟他见过的一切皇帝都不一样。

    或者说……其手段光明正大的不像三国以后的皇帝。

    反而有几分汉家天子模样。

    “拉拢满人贵族。”

    长孙无忌一句点透。

    李治下意识的点点头。

    这才是乾隆真正的目的,自己即位年轻,满朝老臣。

    他也需要通过一定的方法来稳住被他爹伤透心的满人贵族。

    毕竟,皇权稳固的基础是皇家。

    一方面解除恩怨,另一方面则是为了以后有利于统治、赢得同族之心,顺便给自己留个好的名声。

    “好聪明的手段。”

    ……

    【不久后,乾隆又进行了第三项大的政策调整,这就是废除了雍正的“奏开垦”政策。】

    【奏开垦,是雍正鼓励各省百姓开荒种地,增加粮食产量。】

    【他规定,以各地开荒亩数做为衡量地方官的政绩指标,就是说,哪个省开垦的荒地多,就升哪个省的官。】

    【有王安石与张居正的前例,结果可想而知。】

    【为了拼政绩,各地官员纷纷虚报开荒数字,本来只开了一千亩,他们报上去一万亩。】

    【结果他们升官发财拍拍屁股走人了,但留下的乱摊子却要百姓负担。】

    【新开出土地,就要纳税。】

    【本来有一千亩,却要纳一万亩的税,百姓受得了吗。】

    【乾隆当皇子的时候就听到人们对此议论纷纷,所以他即位后马上下诏,“凡造报开垦亩数,务必详加查核,不得丝毫假饰。”】

    【就是说,对以前捏报的数字,你给我一一核实,把水份挤掉,减轻老百姓的负担。】

    ……

    季汉。

    刘备现在是一脸疑惑和迷茫啊。

    听完诸葛亮的解释,他心里就一个想法。

    这种孩子怎么教出来的?

    “贵族、百姓,全都笼络了一遍。”

    “就差汉人士绅了。”

    虽然做法很打他父亲的脸,但全都是利于集权之举。

    “天才啊……”

    当皇帝的天才。

    有的人一上手你就知道适不适合干这行。

    不可否认雍正的眼界又远又高。

    但问题是他太急了,当然,也有年龄问题。

    而急就会出错。

    雍正的种种政策都好、都对,但也把能得罪的人都得罪了一遍。

    这个时候新皇帝怎么做?

    傻的就是继续推动政策,继续搞对立。

    平常的就是先按兵不动,观察一下情况,但时间越久对皇帝越不利。

    聪明的就像乾隆这样。

    先孝顺一波,然后立马切割、拉拢。

    至于后面是不是继续做这事,先不谈。

    先把态度拿出来。

    简单说,就是装怂。

    然后你就发现,历史上那些能把大臣玩的欲仙欲死的皇帝,都是先装怂。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