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七百零五章:士绅一体纳粮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进书架 下一页 回目录
    第七百零五章:士绅一体纳粮 (第2/3页)

    【所以,雍正要强力推行绅衿一体当差纳粮。】

    ……

    大隋。

    杨坚真心的鼓掌叫好。

    “通过剥夺绅衿的非法特权、平均赋税的办法。”

    “让官府、平民、绅衿三者之间的矛盾修复到平衡状态。”

    “可想而知,他会遇到多大的抵抗。”

    独孤伽罗也开口道:

    “表面上的对抗还比较好对付,毕竟谁也不敢公开挑战铁血性格的皇帝。”

    “而隐藏在暗处的对抗力量,却是最棘手的。”

    杨坚感概一声道:

    “所以雍正需要打击的,是整个绅衿的各种特权。”

    “摧毁他们的意志,打击他们的骄傲,最终重建一种三方均可接受的新秩序。”

    “……真是奇了……”

    “改革之心最坚不可摧的……”

    “居然是个清朝皇帝……”

    杨坚觉得有一股莫名的荒唐。

    明清两朝……就像一种另类的北齐北周……

    “天命真是难以捉摸啊。”

    ……

    【但刀子割肉,绅衿们不会乖乖配合。】

    【新政刚推行下去,全国就一片反对的声音。】

    【雍正二年(1724)三月,黄河开始苏醒,水量大增。】

    【河南巡抚田文镜督办黄河工程,根据“一体当差”的政策,他要求黄河周边的县乡每十亩地征调一名民夫。】

    【结果根本没人搭理,士绅该干吗干吗,宁愿把家搬到黄河上游都不派人来修堤坝。】

    【不仅如此,所有的读书人还群起而攻之,将田文镜的酷吏形象描绘得栩栩如生。】

    【按照朝廷官员的说法,雍正帝这样干就是动摇国本。】

    ……

    {这时候不来一句,田文镜!我念头不通达!}

    {拱火三件套:精神点!别丢份!好样的!}

    {田文静是官望声望民望极不统一的一个人,可见每个阶层的需求不一样到什么地步。}

    {他的民望在山西的时候还是不错的,在河南民望很差。}

    {这不就是事出有因吗。}

    {田文镜是雍正几大宠臣之一。官职做到山东,河南,北河(北河总督是管北方河道的总督)总督,死后陪葬雍正帝的泰陵。}

    {雍正帝亲自给田文镜写诔文刻在田文镜墓的碑上。}

    {印象中,雍正朝大臣只有田文镜陪葬了泰陵。}

    {而雍正给田文镜说的话比较有名就是那句”朕就是这样的汉子,朕就是这样的秉性,真就是这样的皇帝,尔等大臣若不负朕,朕再不负尔等也,勉之”。}

    ……

    【雍正二年五月,在河南举行三年一度的科举乡试上。】

    【在当地学政张廷璐的支持下,封丘县这次本该有一百三十多名考生参加,最后竟然只有二十三名学子应考。】

    【罢考的秀才们抬着孔圣人的牌位游行,控诉新政的“倒行逆施”。】

    【科举考试,历来被认为是效忠朝廷、皇帝选拔人才的重头戏,河南竟然闹得砸锅。】

    【这是滔天大事,河南巡抚石文焯、布政使田文镜一面将带头闹事的封丘考生王逊、范瑚等共十余人逮捕,一面火速上报雍正。】

    【而朝廷官员和地方士绅形成联动,朝廷里一百多个官员对田文镜联名弹劾。】

    【此时的田文镜无人不怨、无人不恨,很快就陷入四面楚歌、寸步难行的境地。】

    ……

    炎汉·明帝时期

    刘庄突然笑道:

    “若是换成心志不坚的皇帝,这田文镜怕是死无葬身之地。”

    “但碰上雍正这么个心坚如铁的皇帝……嘿嘿,那可算是帮了大忙了。”

    刘炟好奇道:

    “阿父,他们帮了雍正什么忙?”

    刘庄看着他,皱了皱眉。

    “就说让你多读点书!”

    “无人不怨、无人不恨、四面楚歌、寸步难行。”

    “这是什么状态?”

    刘炟看着阿父的脸色,小心翼翼道:

    “孤立无助?”

    刘庄脸色更不好看了。

    “那孤立无助之臣是什么臣啊?”

    刘炟念叨两句,眼眸一亮。

    “是孤臣!”

    刘庄哼了一声,缓声道:

    “要想做老好人,左右逢源、闷声发大财真的太容易了,而要做实事必然会得罪人。”

    “雍正是个手腕铁血、意志力坚定的皇帝,只有田文镜是个孤臣,他才能彻底信任田文镜。”

    “这场变法里,君与臣,哪个都不能拖后腿。”

    “不然就会像宋朝那样……”

    刘庄想到宋明两朝的皇帝,几乎个个皇帝都想变法,但都变不明白。

    ……

    【面对众夫所指的田文镜,雍正再次表现出一个好老板属性。】

    【他安抚田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