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五百三十五章:朱棣:好圣孙!你爹多活两年就够了!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进书架 下一章 回目录
    第五百三十五章:朱棣:好圣孙!你爹多活两年就够了! (第3/3页)

“朱元璋好不容休养生息一阵。”

    “朱棣又是修永乐大典又五征塞外又是下西洋。”

    “对!前面还一个靖难,那是将本就不富裕的家庭又给雪上加霜了!”

    “他阿父要是多活个三五年还能攒下点。”

    刘宏冲着大臣们拍手一摊。

    “但是并没有啊!”

    “你要说他丢这丢那,没钱怎么把摊子支那么远啊?”

    “加徭役赋税?”

    “归顺也不算你的地盘啊!”

    “使用效率又低,又不能为自己所用。”

    “还不停往里搭钱。”

    “中原百姓日子不过了?”

    “你们说对不对!”

    大臣们相互看了看。

    年轻的刘备开口道:

    “汤以七十里之地王天下,文王以百里之壤而臣诸侯。”

    “所仗为何?”

    “无非四字,化夷为夏。”

    “而自古化夷入夏,方法无非二途。”

    “其一,先纳土收民,然后继以教化。”

    “此法好处在于迅疾直接,教化得好可在短短数十年内克尽其功。”

    “但坏处也很明显,移风易俗,本非轻易可以办到,稍有过激,则会激起夷狄反感。”

    “而且变革若由华夏强行推动,因对夷狄心意难以把握,故很难拿捏好这其中分寸。”

    “一旦产生矛盾,又容易演化成华夷之争,进而惹出祸端。”

    “观大明对安南便知,果至如此。”

    “中国受其拖累不说,若无足够力量镇压,其结果就是是夷狄纳而复叛,一番辛苦白费。”

    “而第二种办法则是先以文化之,待其风俗与中华趋同,再或以兵收之,或蛮夷主动要求入夏。”

    “此等做法一大好处便是,入夏过程乃潜移默化,不易激起族争。”

    曹操也点头道:

    “先前是不得已而为之,后续的君主只要能以文化之。”

    “收复之功依然能得。”

    “但观后世说辞,宣宗之后的历代皇帝似乎并无此心。”

    “交州就这么丢了……宣宗的眼界确实不够长远。”

    刘宏摸着下巴思索着。

    最后无奈承认道:

    “就如当年的楚国越国一般。”

    “周天子不取楚、越,而行册封,是朝廷力有不逮的缘故。”

    “数百年后,南北交通畅通,楚、越亦承沐王化日久,风俗与中国无异。”

    “秦、汉二朝携一统之势收土纳民,便水到渠成。”

    “若宣宗能效法周天子,先将其册封,以为外藩。”

    “假以时日,依大明海船的坚固,加之当地华夏风气也已成气候。”

    “届时朝廷再收土纳民,便就轻而易举!”

    “这么说来,的确有几分可惜啊。”

    ……

    【对外军事虽差,但制度建设却颇为可观。】

    【可以说大明一朝未来就是在明宣宗的制度上加以延续。】

    【虽然也不一定就是好事罢了。】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