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192章 咱都花不上一万两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进书架 下一页 回目录
    第1192章 咱都花不上一万两 (第2/3页)

也传来了庆皇和善的声音。

    “雄英啊,在你六叔那待的怎么样?”

    “六叔这很好。”

    “好,好就好,好就好,有啥需要的跟你六叔说,他有钱,不差你花他一点的。”

    秦雄英有些扭捏。

    “六叔额外给了孙儿月钱,很多很多很多。”

    庆皇心中惊讶。

    “给了多少?”

    “每月一万两。”

    电话那头,庆皇明显沉默了许久,才不敢相信道。

    “一万两?”

    “是的,跟清月一样。”

    庆皇再度沉默了。

    京都百姓,一个月也就赚一两银子左右。

    可秦风倒是阔绰。

    上来就是一万两。

    虽说给的都是宝钞辽券,但这个时候,大庆宝钞的价值依旧很坚挺。

    事实上,秦风觉得宝钞的贬值速度还行。

    至少比自己记忆中的纸币,慢太多太多了。

    而且在秦标监国之时,为了便于民间百姓交易,已经推出了十文到五十文的宝钞。

    只不过。

    大庆的宝钞提举司有点傻。

    十文的做,二十文的也做。

    三十文、四十文、五十文的宝钞都有!

    一百文、两百文、三百文、四百文、五百文、一贯钱。

    总之。

    复杂的很。

    大大增加了宝钞提举司的生产难度。

    秦风入朝之后,宝钞已经有所改革。

    不再生产三十文、四十文、二百文、三百文、四百文的宝钞。

    而且大庆宝钞,也不再是单纯的桑皮纸的颜色,加入了色彩。

    十文的淡绿色,二十文的绿色,五十文为蓝色。

    一百文则为红色。

    五百文为大红,一贯钱为紫色。

    这个颜色。

    基本跟官员朝服的颜色相似。

    而且秦风引入了辽地一部分造币防伪体系。

    让大庆宝钞更难被仿制。

    虽说仿制宝钞是杀头的,可架不住谁不想自己去造钱?

    至于辽币。

    则是大庆流通的另外一种货币,只不过相对于宝钞来说,流通范围相对少一点,只流通于近海、北方、京都等地。

    剩下的,则是南洋等地。

    毕竟辽币制作的,远比大庆宝钞更加精美。

    至于大庆的货币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