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5 了却寰宇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第3/3页)
……
“下海”,日渐流行。
帝国各省风气为之刷新。
去南洋、去北美、去南亚、去澳洲、去尼罗河畔、去第聂伯平原、乃至去巴黎、去维也纳~
去做农场主,去做探险家,去做海商,去做水手,去做武装护卫,去当汉语师傅,去做风水先生,去娶老婆~
没错。
茶叶战争和反法战争导致了欧陆一代青年断层。
前者葬送了 500多万青年。
后者断断续续,至今还在零星的打,前后造成了 200多万青年丧命,法兰克北部成熟区域全被打烂。
……
吴军虽然撤走了,可欧陆的战争没完,法兰克依旧是各国的眼中钉肉中刺,被排挤被孤立。
只不过,反法联盟彻底解体了。
撒克逊王国因为背刺有功,又在这场战争中保存了大部分实力,俨然欧陆第一,世界第二,混的很不错。
撒克逊依托强大的皇家海军抢占各国商业航线、以及北海渔场,国内工业革命蒸蒸日上。
伦敦工人的生活依旧悲惨,但怨言却少了,至少他们活着。
反观欧陆各国,男少女多,比例极度倒挂,女子婚嫁困难。
柏林、维也纳、华沙、巴黎皆不复往日繁华。
每当有不缺胳膊少腿的年轻男子走过,都会引起妇人们极大的关注。
矜持的年轻女子还未反应过来,胆大的已经下手了,过程概括就是:当天搭讪当天回家当天就煮饭。
……
数百名报业人员从吴国回来了。
他们一个个俨然东方文化的代言人,每日白天坐着四轮马车走访朋友,晚上在煤油灯下撰写稿子。
前程不可估量。
影响不可忽视。
他们纷纷加入了吴国在维也纳组建的“世界道法伦理协会”,简称“道理协会”,该协会经费由吴皇室资产管理集团拨款。
皇太子李元贞担任荣誉会长。
流行连环画《茶花女》的作者拿下了最高文明奖,一时间风头无二。
……
李郁马不停蹄,一口气编织了好几张大网~
第一张是人:
使馆——本国商人——亚细亚移民,三位一体。
第二张是商业:
茶叶出口——文化输出——品牌培养,互为填补。
第三张是武力:
海外驻军——人脉情报网——佣兵,互相合作。
……
这场持续数年一度将十几个王国卷入的茶叶战争收尾很成功。
欧陆民间没有将全部仇恨都投到吴国头上,仇恨被分摊了,撒克逊分了好大一块,各国封建君主也分了不少。
欧陆民间没有出现自发的抵制茶叶的浪潮。
李郁长长的松了一口气,目标达成!
一个很关键的因素——师出有名!
从开战前到战争结束,李郁就一直满世界嚷嚷他才是受害者,出兵只是为了惩罚这帮随便撕毁契约的君主。
三大条约签的好好的,国际贸易做的美滋滋的,你们几个混蛋君主一声不吭地毁约了?
我吴皇能忍吗?我吴皇不要面子吗?
正义何在?文明何在?天理何在?
经过报纸反复宣传,欧陆民间对吴国恨不起来。
还有“伤兵抚恤银”、“最高文明奖”、“ 3成顺差资金返还”,等等一系列文明操作,只为了尽量消除欧陆民间的不满情绪。
仇恨是最好的粘合剂,一旦吴军过度压榨,很可能会促使欧陆团结。
得饶人处且饶人!
不要试图一次性解决所有的问题,那是不可能的,即使解决了也还会爆发新的问题。
下一次茶叶战争还会爆发,极大概率是拿破仑发起。
吴国将借助下一次茶叶战争,再次分解欧陆,打碎欧陆在百年之内觊觎霸主王座的野心~
……
在漫长的西征途中,吴军那些“略显粗暴”的行为主要发生在罗刹境内。
因为生来粗糙的罗刹人钝感力十足,能够忍受。
况且罗刹人自己给自己安排了“焦土战略”,远遁北方,属于自我流放、自绝于欧陆。
在未来的 50年内,李郁会操控舆论逐渐的将罗刹公国边缘化、野蛮化。同时,积极扶持各路势力压缩其生存空间,逐步逼迫其沦为极北部族,变成爱斯基摩人第二。
让顿河哥萨克在罗刹旧土上放马、定居。
哥萨克是一群很好的打手,但永远成不了气候,不必多虑。
……
坦率地讲,李郁的一系列措施很阴损,甚至称得上“无耻”。
但是,
他心无内疚。
东风不压倒西风,西风就会压倒东风。
友好是无可奈何的妥协!磋商是审时度势的试探!
生意法则:店大欺客,客大欺店。
掌柜的暴打顾客之后,才能生意盈门,高朋满座,文明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