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m.4xiaoshuo.org
655 了却寰宇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第1/3页)
1797年 10月。
黄浦江畔,数十万人翘首以待,屏气凝神,个个伸长脖子望向北方。
天际线~
黑烟冲天。
“来了,来了,陛下回来了。”
“所有人各就各位,一切听从号令,眼神要炙热,微笑要热烈,鼓掌要大声。务必要展现我等臣民的忠诚!”
人群骚动起来。
导演和演员们瞬间就位,等待那一刻的到来。
……
一刻钟后,舰队缓缓出现在所有人的视野里。
现场总导演把手里小旗一挥,瞬间鞭炮齐鸣,锣鼓喧天,旌旗飘扬,山呼万岁~
首舰甲板部。
全身戎装、戴金丝镂空盔面罩的“吴皇替身”朝着岸上的欢迎人群频频挥手,站姿笔直,那一身镀金甲胄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宛如天神下凡~
群众们见皇帝如此英武,喜不自胜,欢呼声好似海浪,一浪高过一浪,把现场气氛推向巅峰。
……
李郁一个人在舱内,平静地写“大帝日记”。
外面的山呼海啸与己无关。
如今的自己已经对这种庸俗的爽感免疫了,万民景仰的盛况已经无法激起内心的波澜了。
况且外面人山人海,在场合露面容易遇刺。
替身是必须的。
对于李郁来说,写日记才是正事。
将来,自己的这些手稿要被后人反复研究的。
所以得精雕细琢。
删减是必须的,美化也是必须的,务必要留给后人一个六边形帝王的光辉形象。
了却寰宇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
“恭迎陛下回朝。”
财政大臣胡雪余、经济大臣范京领衔,文武百官商贾社会名流跪了一地,数十万百姓自然也跪下了。
“替身皇帝”慢步走下舷梯,开口:
“平身。”
然后,就不敢吭声了。
声音是无法摹仿的,很容易被熟悉的人识破。
身后的侍卫官立即向前一步:“陛下有旨,以最高礼节迎接帝国的勇士亡灵归来。”
……
“举枪,行注目礼。”
在场所有士兵瞬间进入状态,万人好似一人,刺刀如林,气氛肃穆。
大臣们单膝下跪。
百姓们双膝下跪。
只见一车车装着骨灰的白瓷坛子碾过红地毯,目的地——上方山陆军集体墓地。
届时,会连办 3日的水陆法事,上百名高僧现场超度。
车队后面是手捧骨灰坛子的士兵,一队又一队,一队又一队,似乎永远也走不完。
无数士兵眼眶通红,无数百姓心头战栗。
原来这就是战争~
……
西征欧陆~
仆从军前后战死、失踪总计 60余万,伤残无算。吴军战死、病死、失踪超过 12万,伤残超 6万。
随军民夫伤亡没有统计。
如果再算上移民的话,至少一百多万人为帝国献出了生命。
投入的金钱无法准确统计,必定是个天文数字。
好在,帝国赢了。
战争掠夺加各国赔款,至少入账 2000吨黄金。还得到了一连串的海外殖民地,以及“霸主地位”所衍生的无形资产。
在军乐队的配合下,近卫军团 3000士兵在现场举行了盛大的巡游仪式,刀枪出鞘,军服鲜亮,步伐铿锵。
“替身皇帝”骑马检阅。
……
李郁避开人群,便服登上了一艘小型内河蒸汽船回到了他熟悉的故乡。
黄浦江有水路可以直达太湖,其中部分较狭窄航道经过了官府的多轮疏浚,航道通畅。
一路船速缓慢,因为船多。
李郁也有意了解一下沿途民情,故而坐船并未悬挂旗。
正如他从欧陆归国时重点巡视了多处殖民地,目的是一样的。
李郁很清楚,底下人如果联起手来忽悠,久居深宫的皇帝就只能看到案牍上的虚假奏章,基本和瞎子差不多。
……
前方出现了一个小镇,李郁突然开口:
“前面停一下。”
“是。”
蒸汽船缓慢靠上码头。
待船停稳后,李郁内罩软甲外穿锦袍,在 4名便衣的陪同下,上岸溜达。
一路信步游庭,貌似游览。
实则是看道路,看农田,看房子,看行人气色。
镇子很宁静。
一圈逛下来,李郁几乎可以断定这里达到了 18世纪末帝国前百分之一的生活水准。
七成以上是砖瓦房。
干道基本硬化。
行人虽然劳碌,但少有菜色,衣服的补丁也极为罕见。
……
路过一处馄饨摊,李郁很有兴致的坐下,要了几碗馄饨还有刚出炉的烧饼。
待食物上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4xiaoshuo.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