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8 没有更好选项的400万联军走进了绞肉机~ (第3/3页)
夺取赫尔松截断第聂伯河,然后主动出击的时候,联军终于派人送来了战书。
决战的时间、地点、规模都交代了。
第 2军团司令官胡之晃出面在战书上面签了字,令来人带回。
……
下战书并不是出于绅士风度,而是以当下军队的武器装备、通信水平、以及兵员素质,很难做到诡计百出。
诡计百出,很可能是漏洞百出。
还不如堂堂正正的提前做好准备,大家打回合制明牌。
巧了,
吴军也想打明牌。
决战约定的日期是 1795年 9月 1日,这是一个生机勃勃、充满希望的日子。
清晨,微风阵阵。
联军出动了足足 390万人,在宽度接近 300里的战线上同时向吴军发起了进攻。
……
于此同时,
距离马里乌*尔城仅有 30里的一处简易烽火台,百无聊赖的一人突然瞪大了眼睛。
不远处,只见三根狼烟直冲云霄~
“快,放狼烟。”
两名蹲守了好几个月的烽火哨手臂颤抖着点燃狼烟。
亚速海、黑海东岸,数百个烽火台一个接着一个点燃狼烟,好似接力棒。
君士坦丁堡守军立马点燃号炮:
“出兵!”
“出兵!!”
全城沸腾,无数人在激动的欢呼。
码头,运输队来回穿梭为蒸汽战舰补给燃料、物资。
一名舰长指着头顶桅杆。
“换我们的旗帜!”
仅仅 1个时辰后,舰队拖着黑烟集体起航,后面,还跟着几十艘满载当地士兵的奥斯曼商船。
塞利姆苏丹跪在码头上虔诚的祈求,久久不愿离去。吴军赢,奥斯曼活。吴军输,奥斯曼亡。
这支舰队的目标是——赫尔松!
……
联军对这一切浑然不知,也并未把海上威胁当回事。
因为他们在赫尔松布置了 1个罗刹步兵师, 1个撒克逊步兵师,还修筑了坚固的岸炮炮台。
按照常理,这样的要塞是很难沦陷的。
即使有事,也来得及调兵救援。
“主动要求发配自己”的撒克逊贵族威灵顿准将也在赫尔松。
……
陆上,联军率先发起了猛攻。
他们拥有足足 3500门各类口径的大炮,其中 1000门布置在中线,支援步兵猛攻戈尔洛夫卡。
每一次齐射,就好似滚雷过境。
李郁拉开千里镜,见前线弹如雨下,己方的“假”工事在炮击下四分五裂,忍不住笑了。
仆从军提前在最前沿垒起了多道不厚的矮墙,土垒屋、胡乱刷了些石灰水,还插上了旗帜。
这样的假阵地太惹眼,所以挨了许多的炮击。
倒也不怪联军的炮兵观察哨,因为炮击准则就是这样,先摧毁敌方的地面突出工事~
……
一名肥胖的容克贵族拔出佩剑,高呼:“进攻!”
身侧的步兵方阵开始向前。
第一次进攻就出动了 5万人,以连为单位,两排列阵。
炮兵推着大炮跟在后面,骑兵在远处逡巡。
战场骤然安静了!
数十万人的沉默让人压抑的想发疯。
驻守在戈尔洛夫卡的吴军一直没有开炮,哪怕联军步兵先锋距离工事前线仅有 1里半,也未曾反击。
……
一名农场主转职的普鲁士连长望着前方古怪的防御阵地,额头开始冒汗。
虽然不了解壕沟——铁丝网的威力,但他的第六感告知自己,不简单!
他麾下连队的士兵多是农场雇工,还有周边农夫,主打一个本土军官指挥本土士兵~、他只能不断高呼:
“前进!”
小鼓手敲出欢快的节奏,旗手昂着头颅。
农场主左右观察了一下,见友军如林,士气如虹,信心顿时又上来了。
脚下的正步充满力量。
骄傲啊,大普鲁士陆军。
……
快接近那一圈圆形铁丝网时,吴军那边一声号炮,前线所有军官声嘶力竭:“射~击!”
仆从军立马从壕沟里探出手里的燧发后膛枪,枪口焰星星点点。
普鲁士人整齐的队列瞬间被打乱,中弹之人倒地惨叫。
军官们不为所动,挥舞佩剑高呼:
“保持队形,前进!”
“清除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