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7 捆绑战争,不许脱钩~ (第2/3页)
一挥:
“记者是一个高尚的职业,我曾经也是新闻行业从业者,深知其中不易。小小礼物,略表敬意~”
于是,
每个记者的面前多了一支纯金笔。
“伯爵阁下,受之有愧。”
“不不不,在我们吴国这叫车马费,是给优秀而富有正义感的记者的出差补偿。”
众记者感慨万千,这是多么优秀的文化啊。
文明,在东方。
《月亮报》记者安迪问:“伯爵阁下,希望我们如何报道?”
贾伯爵的声音坚定而富有正义感:“一定要如实报道。”
安迪瞬间秒懂:
“ 1个小时后,请伯爵阁下过目一下在下的初稿?”
“这不好吧?或有干涉新闻自由之嫌疑?”
“不,伯爵阁下是行业前辈。前辈指导后辈,天经地义。”
……
短短数日内,报纸开始密集报道。
有简单粗暴的夸,有笔法刁钻的赞,有和风细雨的描述。
角度各不同。
例如,
《月亮报》专注于花边新闻,读者群体是全覆盖的,从普通工人到上流社会都爱看。
《埃菲尔报》专注于最新流行货品,主要是针对上流社会和小部分中产。
《苏格兰绅士报》热衷于报道虚无缥缈的哲学、艺术、文化,针对的是文化阶层和少数上流阶层。
密集报道半个月,卖报的赚爽了。
巴黎某商行上架了一批顶级东方奢侈品,当天就被抢购一空。
文化输出需要落到实处,也就是载体,例如商品、生活方式、衣着服饰、书籍思想。
吴皇亲自定下了了几样关键载体:
茶丝瓷、奢侈品、思想。
茶丝瓷针对中层,奢侈品针对上层,思想针对下层。
……
吴国的远程海运能力有限,所以不涉足大宗货物,专注于高价值小体积的奢侈品。
原则是:单品高利润。
使团来时,
随船带了 200件贵妇装、 200箱烟卷、 150箱翡翠玉石、 100箱上等茶具、 50箱手帕, 10箱蜀锦、 10箱工艺品、 10皇家专供茶叶、 10箱珠宝首饰。
其中,很少有式样、图案重复。
每一件物品都是珍品。吴皇很爱惜自己的名声,绝对不允许砸自己的牌子。
贾笑真大搞饥饿营销,一边买报社通稿,一边断断续续出货。
……
上有所爱,下必所效。
随着伦敦、巴黎的上流社会开始流行东方奢侈品,民间对茶叶的需求量也逐渐攀升。
哪怕是杂货铺店主也觉得捧着一杯茶叶水很有面子。
当然,最好是搭配青花瓷茶碗。
这叫“好马配好鞍”,报纸上讲的。
舆论,对民间影响很大。
贾伯爵也适度的做点慈善事业,比如坚持在泰晤士畔的使馆门口派发食物,每天 100块加糖面包, 2大锅加糖红茶水。
风雨无阻,从不断绝。
搞慈善的钱,和买记者良心的钱比起来,就是九毛一毛的毛尖尖。一年到头下来其实也没花多少钱,但挣来了很好的名声。
这就叫雷声大雨点小。
总之,
使馆和各大报社友谊很坚固。
记者们抢着参加活动,挖空心思的写出爆款稿件。
贾伯爵给的车马费、润笔费向来高于市场价,对于文字优美之徒,更是不吝红包。
文化输出、舆论导向之下。
伦敦乃至更多地区的中下层人士对于东土无限仰慕。
……
虽然世界日新月异。
但是,
路易十六初心不改,钻研锁具,成果斐然。
他美丽的玛丽王后也是老样子,每日沉迷于华丽的舞会、服饰、首饰。
在凡尔赛宫的一场舞会中,她骄傲的告诉从圣彼得堡来的一位女贵族:
“本宫有 8万件新裙子。”
“上午、中午、晚上各换一件,一辈子也穿不完。”
很显然,
她是借罗刹女贵族之口,传到圣彼得堡的叶卡捷琳娜耳中。王室女人之间的斗争也很残酷。
……
包法利小姐作为巴黎的新晋名媛,也被邀请参加。
即使身处金碧辉煌的凡尔赛宫,她的中式贵妇装也很抢眼。
许多贵妇都对这种无裙撑的新式漂亮裙装很感兴趣,就连玛丽王后也好奇的多看了几眼,然后告诉她的管家女侯爵:
“去伦敦找那位吴国的伯爵,他有多少件,你就买下多少件。价格随便他开~”
“另外,邀请他来凡尔赛宫参加舞会,本宫想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