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24章 工程启动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进书架 下一页 回目录
    第124章 工程启动 (第2/3页)

松的爷爷刚上高中,二爷还在上初中。而这附近统共就陶家村一所小学,同时接纳周围好几个村子的生源。要是上中学,就得去镇上。

    那个时候,村里人对教育还没有那么重视,小学或者初中辍学的比比皆是,能上到高中的,不是家里供得起就是孩子真的学习特别好。

    陶家村去镇上读中学的也就十来个,其中念高中的还不到人数的一半。大家通常都是结伴去一同回,许青松的爷爷和二爷也就每天和这群孩子一起。

    第一次考试成绩出来后,兄弟俩毫不费力地考了年级第一,并且甩了第二名一整条街。其中一个第二名,就是陶家村的一个尖子生。

    孩子受到打击之后,并没有一蹶不振或者引发嫉妒之心,而是放学后或者周末,就会去找许青松的爷爷一起做作业,遇到不会的就虚心求教。

    因此得以蹭上太爷爷和太奶奶的小课堂。

    夫妻俩这一教便生出了个想法,不如开个学习班,孩子们每天下午放学过来学一个小时,周六周日各半天。

    太爷爷和太奶奶不缺钱,俩人也不需要工作,就当是做善事了。免费的学习班一传出去,有些人家就拎着礼把孩子送了过来。最后当然是孩子留下了,礼带回去。

    后来孩子多了,家里的场地就不够用了,村委特地跟小学商量,借用那边的教室。

    陶家村第一个考出去的大学生就是太爷爷和太奶奶培养出来的,这份公益事业,夫妻俩一直做到晚年。

    陶华宇的爷爷也去上过课,但学习这项技能在他身上实在是点不亮,他自己也学不进去,高中没读完就辍学了。出去打了几年工,然后又回来种地了。

    村里人聊这段往事的时候,陶爸乐呵呵地自我调侃:“我们家就没那个搞学习的基因,我也是高中没读完,我家华歆就上了大专。不过华宇那小子有青松带着,好歹考了个大学。”

    有人就趁机跟陶爸打听,问这老板开的是什么公司,什么时候开始招工。

    这事儿也没什么好隐瞒的,陶爸三言两语就断了大部分人的念想:“招工你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