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九百三十九章 总参议府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进书架 下一页 回目录
    第九百三十九章 总参议府 (第2/3页)

副手。

    李成梁、李如松父子先后去世,李家后续无人,祖承训一跃就成了辽东将门中的领袖人物。由于他对吴襄的看重并下嫁女儿给吴襄,吴襄就这样成了祖家的女婿,从而被辽东将门所接纳。

    正是因为这些原因,吴襄后来才会在辽东如鱼得水,再加上孙承宗的提携和大舅子祖大寿的照应,吴襄一步步走到了今天的地位,并同祖大寿一起掌控着辽军大部。

    朱慎锥对吴襄很是亲切,不仅和他聊了聊当年他当武进士的往事,还顺势聊到了吴襄之后去辽东领军的经历,然后借着这些事自然也聊到了这些年大明和建奴在辽东的多场战役,这些战役大多吴襄亲身经历过,有的他作为援军或者偏师参与,对此熟悉的很,谈到细节方面更是头头是道。

    尤其是当谈到觉华岛一战的时候,吴襄更是感慨万千,当时宁远被围,努尔哈赤久攻不下,掉头去打觉华岛。原本觉华岛一战是可避免的,如果当年袁崇焕但凡多些警惕,提前做好布置,觉华岛绝对不可能陷落,更不会酿成如此惨烈的后果。

    可惜袁崇焕过于自负,他以为努尔哈赤只要拿不下宁远城就能安然无恙。可他却忘了觉华岛就在宁远附近,两地仅十数里而已,这么点距离,再加上觉华岛是当时大明在辽东重要的后勤囤粮基地,岛上不仅储存着大量粮食、军械、器物等物资,还有一万五千军民和两千艘船只,可谓极为重要。

    就和汉末的官渡之战一样,曹操之所以能打败袁绍是因为曹操突袭拿下了乌巢,而乌巢是袁绍的囤粮地,袁绍大军的粮草供应大部分都来自乌巢。

    乌巢被占,袁绍大军粮道断绝瞬间不稳,再加上曹操的出色指挥和袁绍的优柔寡断,这才导致曹操最终能以弱击强,以少击多,赢得了这场关键性的胜利。

    努尔哈赤这人虽文化水平不高,可对于三国演义却是熟读于心,而且八旗中许多人甚至把这本书当成兵书来反复研究。所以努尔哈赤在发现实在拿不下宁远的情况下,果断效仿了书上曹操突袭乌巢的例子,采取了突袭觉华岛的战术,而当时袁崇焕根本就没考虑过觉华岛的安危,自以为觉华岛是在海上,建奴没有战船根本上不了岛,可偏偏他忘了天气原因,当时冬天辽东滴水成冰,觉华岛虽是岛可离海岸并不远,海面冰冻后根本不需要船只就能踏冰直接登岛。

    再加上宁远打起来的时候袁崇焕也没派人命令觉华岛提前做好防御,或者说他根本就把觉华岛给忘了,等到觉华岛的守军发现努尔哈赤来攻的时候仓促应战,可在失去地利优势的情况下这些明军哪里挡得住如狼似虎的建奴?最终觉华岛惨案爆发,觉华岛的军民几乎被建奴屠杀一空,所囤粮草物资大部分抢走,剩余者被努尔哈赤一把火全烧了,就连两千艘船也没跑掉,全化为了灰烬。

    虽然事后努尔哈赤依旧没有拿下宁远,无奈领兵退去。随着宁远的防守成功,这场战役居然变成了“宁远大捷”,不得不说是讽刺之极。

    吴襄作为当事人,当然明白所谓的宁远大捷只是脸上贴金的说法,实际上这是一场彻头彻尾的大败。宁远守住的确没错,可因为觉华岛的丢失大明不仅损失了一万五千军民,物资方面更损失极其惨重。而努尔哈赤那边呢?反而是一场大胜。

    宁远大捷奏报上是斩首二百六十九人首级,但这也是有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