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三十五章 不二尚书 (第3/3页)
还油滑的很,而且政治眼光更毒,要不然早就被东林党拉过去了。
朱慎锥对范景文的这番话还是很满意的,范景文虽然耍了个滑头,可话里话外也给这件事留了余地,也就是说把主动权放到了皇帝手中,意思这四个藩王按照当年宁王的例子可杀,但各藩宗室内也可赦免,不做另外牵连。至于处置到什么程序,都在皇帝的一念之中。
“钱先生,您觉得范卿所言如何?”既然钱谦益刚才说了话,朱慎锥自然要趁热打铁,直接就对他问道。
钱谦益如今早就直接投靠了皇帝,尤其是自江南案后他钱谦益在东林党内部的名声已臭大街了。要知道江南案发动的主要当事人就是他,正是因为他在南京坐镇,这才一下子把江南大部分被牵连进去的东林党骨干抓了一空,而且此案也使得东林党伤筋动骨一蹶不振。
眼下东林党已没了之前的威势,并且内部发生了分裂。一部分被抓,一部分迁怒于钱谦益等人,而另一部却以钱谦益等人为主投向皇帝,就此东林党已名存实亡,不复从前。
既然投了皇帝,就要投的坚决,要不然钱谦益之前所做的不全白干了?而且他现在已是礼部尚书,六部之首,离着入阁仅半步之遥,当阁老甚至首辅是钱谦益多年的梦想,在这种情况下他怎么可能再改变主意呢?何况刚才他对范景文那番话的意思也是帮皇帝找理由,自认为已摸清皇帝想法的他更不会错过这个机会。
“回陛下,臣以为范大人所言极是。此案可依之前宁王例子来处置,追究首恶,念其身份赐死即可。至于四藩的后续处置,陛下可考虑其宗室身份减轻罪责,另选合适人继其藩,以示皇恩浩荡。”
朱慎锥微微点头,钱谦益的态度和范景文差不多,不过就是说的更为明白些。但朱慎锥却还不满意,说实话福王这些人死不死的无所谓,赐死即可,不赐死也行,几个藩王而已捏在手里闹不出什么风浪。
朱慎锥要的是减弱藩王目的,也就是削去藩王的实藩改为虚封,然后把藩王约束在京师眼皮子底下,再也没有封地可回。就像现在的安王就是一个例子,安王虽是亲王爵,却没了之前大明亲王的藩地,领一份俸禄在京师,由此才能彻底解决大明藩王的根本问题。
“杨先生,您觉得呢?”朱慎锥转而对杨嗣昌问,杨嗣昌一直在揣摩朱慎锥的想法,见他问自己当即也表示了自己的态度。他的态度大致和范景文、钱谦益相同,但觉得这四个藩王和宁王有所区别,虽也是谋反但没行动,也没有造成后果,所以能不处死的还是不处死的好,如果留他们一命也算是朱慎锥法外开恩皇恩浩荡,这样一来也能安抚天下宗室。
朱慎锥不置可否,继续让其他人表示态度,接下来众人各自说了自己的看法,基本大多类同,主要集中在处死还是贬为庶人的关键中,但这些对朱慎锥来说还远不够,因为他真正想要的没有听到,不由得目光再一次看向了安王,心里琢磨着是否让安王把自己想要的话说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