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九百零三章 太子之见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进书架 下一页 回目录
    第九百零三章 太子之见 (第2/3页)

非学生所说的这般简单,想要搞明白这些,还需老师多多教导才是。”

    孙承宗心中很是高兴,伸手抚着长须不由得点头,太子不仅聪慧,还能举一反三,尤其是对政治的敏感和判断力远超出了他的预计,有这样一个学生,他这个当老师的如何不喜呢?

    对于孙承宗来说,当年的天启皇帝同样聪明无比,政治手段也不差,天启皇帝利用魏忠贤打击东林党,意图重振皇权,从出发点是没有问题的,而且魏忠贤干的也不错,短短数年时间就帮着天启皇帝做了许多事,朝堂上经过清洗后面目一新,皇权进一步稳固,大明各方情况也得到了大幅度的好转。

    可惜在孙承宗看来天启皇帝虽然做的不错,可他从出发点上却有了偏差,他的许多做法从效果来说的确是做到了,可他的诸多手段却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魏忠贤的确能干,可他这个混混出身的大太监虽为天启皇帝做了事,却也引来诸多骂名,这些骂名不可避免地同样落到了天启皇帝的身上。对自己的学生异常了解的孙承宗对此也颇有不满,虽然他没直接反对天启皇帝的这些做法,却对天启皇帝这样做的最终结果很是担忧。在孙承宗看来,哪怕天启皇帝之后在收回全部皇权处置了魏忠贤,可造成的许多后果也无法弥补的,而且东林党倒下也不代表着文官集团彻底屈服于皇权,没了东林党或许会冒出一个西林党或者北林党,文官集团早就根深蒂固,无论是谁当皇帝,以大明的体制而言这种争夺是根本避免不了的。

    在之前是君权和相权的争夺,而自从朱元璋取消了丞相这个职务后,就成了皇帝和文官的争夺,作为皇帝独揽大权根本就做不到,要不然也不会有后来皇权和司礼监对抗文官集团的情况发生。而大明政权三足鼎立,其中最重要的是平衡才对,哪怕短时间内皇权超过了文官集团掌控的权利也只是一时,无法彻底长久。

    天启皇帝就是没看清这点,最终导致后来的恶果。孙承宗心里非常清楚,也为此很是惋惜。他这个学生有能力,有眼光,也有魄力,可偏偏操之过急而且用了不恰当的手段,如果换一种方式,天启皇帝或许就不会这么早离开人世了,大明也不会变成后来的糟糕局面。

    从这点来讲孙承宗还是很佩服朱慎锥的,虽然朱慎锥的上位说句实话等于和篡位没什么区别,和当年朱棣登上皇位几乎如出一辙。可朱慎锥的政治手段远非崇祯皇帝可比,就连当年的天启皇帝也要逊色的多。

    朱慎锥无论是刚刚入京成为监国时,还是后来正式登基为帝之后,以朱慎锥手中掌控的力量完全可以做到强压各派,以军队为资本对朝廷进行大刀阔斧改革的地步。

    但问题在于朱慎锥根本就没这么干,朱慎锥无论是当初做监国时候还是现在做皇帝时,一步步走的非常扎实,更明白大局稳定对国家的重要性。哪怕孙承宗心里清楚朱慎锥实际上对文官集团的极度不满,尤其是对东林党的防备和警惕,但朱慎锥却没采用天启皇帝的那些做法,非但没有直接针对文官集团的举动,反而任用了不少官员,其中就包括东林党、浙党、楚党等南方官员。

    钱谦益是东林党的大佬,现在已是礼部尚书了。自己也是东林党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