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八十五章 军权 (第2/3页)
慎锥必须要在确保对外战争的同时解决目前军队的问题,消除军队的这些隐患,这样一来他必须要对大明的军队进行调整,尤其是辽军和之前围剿地方的大明野战部队。
九边各部还好点,可以通过直接调换将领进行改变,但前者却有些难度。虽然朱慎锥手里有新军在,如果用武力解决固然是一个办法,但动用武力却不妥当,毕竟许多将领虽拥兵自重,可却没背叛朝廷的迹象,而且这些将领都对大明有功,无论是对外战争或者对内战争中立下了功勋,如果朱慎锥不管三七二十一直接撤换他们的兵权,或者找理由问罪的话,反而会适得其反。
就算要用也是需要一步步来,这个急不得,而且不能伤了军队和将领的心。想来想去,朱慎锥打算用几种手段,一是把部分将领明升实降的方法进行调任,架空他们的军权。另一个办法是利用新军为基础逐步改变大明的各支军队,通过整编的法子掺沙子,分其军权。
此外就是用爵位高官引诱,再加上他已经准备用五军都督府的架子来设置总参谋部,把一些老将请来京师在五军都督府中任职,打造大明的总参谋部,从而让其脱离部队顺势接管。
无论用哪种办法都急不得,还得防止有些将领会因为各种原因产生的抵触情绪,要做到这点是很不容易的。而且这件事朱慎锥不适合直接出面,让王晋武或者其他勋贵去做也不是最好的办法,毕竟他们和这些军头根本就是两路人,让他们做这些事弄不好更会让对方反感。
而孙承宗就不一样了,别忘了孙承宗可是第一任蓟辽督师,他在辽东呆的时间足够,而且辽军包括关宁铁骑上下的那些将领全是孙承宗一手提拔起来的,虽然这些人后来被视为袁崇焕的人,可实际上孙承宗才是他们真正的老领导。
至于围剿流寇的那些部队将领大多也是一样,别忘了当初崇祯皇帝派兵围剿流寇所挑选的将领中不少人就出自于辽军,其中就包括曹文诏、曹变蛟、左良玉、黄得功这些人,他们同样出自于孙承宗的部下,孙承宗在这些人面前的一句话可比朱慎锥这个皇帝更管用的多。
如能得到孙承宗的支持,帮他来做这件事等于事半功倍,这也是朱慎锥看重孙承宗的另一个原因。
现在让孙承宗担任教习堂的总师傅,教授太子和宋王学业,目的不光是为了皇室的教育问题,更是想利用孙承宗的威望来解决军队问题。而且朱慎锥对此很有把握,因为他知道孙承宗是一个忠臣,只要对国家有利的事,孙承宗不会拒绝,而现在也不急着一时,这件事可以慢慢来,先让孙承宗在京师住下了,当这个总师傅一段时日即可,等过些日子找个机会再给孙承宗透露些信息,以孙承宗的智慧肯定会明白朱慎锥的用意,到时候自然水到渠成。
除了要解决军队内部军头的问题,还有一个问题也是必须要做的,就是大明目前的卫所问题。
卫所制度是朱元璋当年建立的,朱元璋建立这个制度是为了从军事用兵角度和稳定地方考虑,而且卫所制度在建立初期的确发挥了巨大作用,不仅为大明的对外战争立下功勋,更为稳定大明基业做了诸多贡献。
但一个制度从建立到后续的发展往往都是从好到坏,历朝历代都脱离不了这个问题,朱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