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八十三章 太子之师 (第3/3页)
才改为在文华殿授课,不过却一直没有正式的授课规定,因为在之后几朝中,因为种种原因太子授课断断续续时有时无。
正德皇帝无子,嘉靖皇帝当年轻信所谓的“二龙不相见”的谣言,根本不立太子,也自然就不存在太子之师,到了万历时期,万历皇帝又因为不想立长子为太子,导致太子之位始终不决,所以当时的泰昌皇帝一直只是以皇子身份处境十分尴尬,最后群臣多次劝阻,万历皇帝这才没办法立了太子,可对于太子读书一事依旧能拖就拖。
天启皇帝也是一样,泰昌皇帝在位时间太短,天启皇帝作为皇长子就连太子的身份也是泰昌皇帝驾崩后才上的,他这个太子几乎没有过渡直接就继位当了皇帝,直到当上皇帝后才正式出阁读书,这也是孙承宗帝师的由来。
现在朱慎锥决定正式在文华殿设置教习堂,以替代当年朱元璋的大本堂,从而把太子、皇子正式进学读书的规矩确定下来,这对于国家来说是一件好事。而且朱慎锥话说的明白,让孙承宗当教习堂的总师傅,是看重孙承宗的身份和威望,具体教学孙承宗如可以的话就教,假如身体情况不允许,只需要以总师傅的名义帮着坐镇即可,并不强求。
朱慎锥都把话说到这个份上了,孙承宗如果再推辞的话就不合适了。别看朱慎锥现在一口一个先生,对孙承宗尊敬有加,可君心难测,当皇帝的哪里能和普通人一样?何况朱慎锥这样的皇帝。
万一一口拒绝,不给皇帝面子,孙承宗也无法确定朱慎锥会不会直接翻脸,他根本就不敢赌。
孙承宗不怕死,如和建奴作战哪怕就是死都毫无畏惧,可在这种事上假如触怒了皇帝,这死的就太不值得了。而且孙承宗不得不考虑自己的家人子孙,他年龄已经大了,孙家子弟中出息的人不多,假如自己一旦撒手离世,那么孙家怎么办?自己的后人又会如何呢?
“陛下既然如此看重老臣,老臣自当尽力,此事老臣应了,还请陛下不要嫌弃老臣过于年老体弱,精力不济呀。”孙承宗暗暗咬牙答应了下来,他不是不懂变通的人,事已如此不答应是不可能了,先答应下来再说,这个总师傅先当着,自己年龄这么大了,当上两年再找理由辞去就是了,朱慎锥总不能让自己到了八十岁了还辛苦操劳吧?以后的事总有办法解决。
见孙承宗终于答应,朱慎锥极为高兴,当即就让人把太子和宋王找来,没一会儿太子朱敏澜和宋王朱敏澄就到了,朱慎锥指着孙承宗就告诉他们,这是自己给他们找的老师孙承宗孙老大人,让他们当场行拜师礼,拜见自己老师。
太子和宋王一听连忙称是,两人上前行学生大礼,见此孙承宗连忙起身要搀扶,但一旁的朱慎锥却拦住,说学生见老师行礼是必须的,哪怕他们一个是太子一个是宋王,这师生之礼绝不能废。
等两人拜见老师后,朱慎锥还当着他们的面给了孙承宗一件东西,这件东西居然是一把戒尺,当着太子和宋王的面告诉孙承宗,这戒尺是自己给他的权利,孙承宗作为总师傅有代天子训诫太子和皇子之权,如他们贪玩不好好读书,孙承宗直接拿着戒尺打就是,哪怕手掌打烂了也是应该的,非但无过反而有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