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七十八章 海上破敌 (第2/3页)
题的根本,就此辽东八旗各部火速调动,朝着郑鸿逵和李佑的部队快速扑来,大有一举吞掉对方的姿态。
面对这种情况,郑鸿逵和李佑早就有所准备,在盖州之战后不久,这支军队就重新转移到了褡裢一带,褡裢这个地方位置不错,位于辽东中部,进可攻退可守,依托地形李佑在郑鸿逵战舰的配合下再一次击退了八旗兵的进攻,然后直接登船径直扬长而去,一时间不知所踪。
就在各股八旗部队搜索其下落的时候,谁都没料到郑鸿逵居然兵行险着,非但没有把舰队撤回山东,反而直接航向了东边,在海上绕了半個圈子悄悄跑到了鹿岛,打算以鹿岛为基地在海上设伏,等着对方水师自投罗网呢。
清军本来是没水师的,现在的水师是当年毛文龙的部下,因为皮岛内乱后跟随尚可喜等人投了皇太极。投降皇太极后,皇太极对尚可喜许以高官厚禄,并以他原本的部队为基础组建了新的汉军旗交由他来统帅。
尚可喜的投降使得皇太极手中拥有了先进的火器和水师,这对于皇太极来说是件梦寐以求的喜事。要知道和大明作战中,八旗兵吃的最大的亏就是火器和水师问题,而随着尚可喜的到来填补了这个短板,虽依旧比不上明军,可至少也让八旗的战斗力提高了一大截。
尚可喜现在跟着皇太极正在锦州方向呢,留在皮岛那边的是他的部下全节,全节在东江镇时就是一员骁将,跟着尚可喜投了皇太极后,尚可喜被授予总兵之职,并领镶蓝旗汉军,至于全节也水涨船高,当上了副将,指挥清军水师驻扎皮岛,配合在朝鲜的岳讬控制周边区域。
原本最初坐镇朝鲜是阿敏,不过皇太极后来出手对付阿敏,不仅夺了他的旗主之位,由济尔哈朗替代,还找了个理由把阿敏给囚禁起来。
阿敏倒台后,济尔哈朗代替阿敏在朝鲜呆了一段日子,不久后就由岳讬接手。岳讬此人是代善的长子,在皇太极上位时立了拥立之功,而且在处置阿敏的这件事上,岳讬帮皇太极解决了阿敏想留在朝鲜割据的图谋,更让皇太极为之信任。
所以在济尔哈朗替代阿敏后不久,皇太极论功行赏不仅封岳讬为多罗贝勒,还让其接管朝鲜,极其受重用。
接到皇太极传来的命令,岳讬连忙就开始调兵,不光是朝鲜的八旗兵力,还征调了朝鲜的部队包括朝鲜水师。其中陆军由岳讬亲自率领,带了十一个牛录,总计三千三百八旗精锐,再加汉军旗和朝鲜兵五千余人,加起来近九千人由东向西进军。
至于水师那边的全节领七十余艘战舰,并朝鲜水师近五十多艘,共计一百二十多艘战舰由水路西进。
水陆两路并进,意图用兵力优势压制渡海的明军,一举歼灭郑鸿逵和李佑部。
无论从兵力还是规模来看,岳讬和全节的部队都在明军之上,郑鸿逵和李佑要想硬碰很难打赢,而且他们渡海而击的原本意图就是游击战和袭扰战,并不是要和对方打消耗战或者说决战,更何况无论是水师或者陆军都是明军中精锐的精锐,如果在这样的战场上白白消耗实在是太不值得了。
鉴于这个缘故,郑鸿逵和李佑商议后决定避开陆路的岳讬部,先对全节的水师下手,解决掉对方的水师再说。
郑鸿逵认为,虽然全节的水师规模比自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