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七十一章 再劝进 (第3/3页)
“此折乃臣深思熟虑后所写,臣今日斗胆再请监国进位!”温体仁突然跪了下来,正色对朱慎锥道:“自监国执政以来,革除利弊,整顿朝纲,内除忧患,外御强敌,行边贸,开海贸,轻徭薄税,我大明日新月异,政治日渐平稳,天下百姓安居乐业就在眼前。监国之功世人皆知,监国之才臣更是佩服万分……。”
“臣身为首辅,辅助监国治国,更身同感受,以监国之能自当进大位才对!圣人曾有言,天下能者居之,监国众望所归,如何不能再进一步?臣每想到此,就为监国忧心不已,臣知监国之意,并没取大位代之的想法,但臣却觉得监国如此想却是大错特错,所谓名不正言不顺,监国一日不进位,这朝堂就一日无法彻底稳固,何况监国,这监国终究只是监国啊!”
温体仁这番话说的情真意切,仿佛朱慎锥不答应他就不罢休一般。而且他的话也不是没有道理,虽然现在大明的朝政已彻底掌控在朱慎锥的手中,可毕竟朱慎锥仅仅只是监国,以郡王之权执掌朝政监国天下,依旧名不副实。
北方各省还好些,南方各省对中枢始终阳奉阴违,政令得不到畅通,就连朝堂上也有官员表面上不敢评击,可私下却有所异议。这是什么缘故?无非就是朱慎锥不是皇帝,只是监国。
只要朱慎锥一日不登上皇帝之位,以监国名义执政就无法真正确定他的地位和权利,因为现在皇帝依旧是崇祯,名不正言不顺之下,许多事随时可以改变,而那些投靠朱慎锥的官员们时间久了也会产生隔阂,心中觉得万一哪天朱慎锥从监国之位跌落尘埃,崇祯皇帝再君临天下,那么他们这些人一个个都没好果子吃。
要没有后顾之忧唯一的办法就是让朱慎锥尽快取而代之,只要朱慎锥登上大位,一切就尘埃落定了,到时候这些人也就没了顾虑,而南方各地也没了现在左右逢源的想法,大位到手,一切名正言顺,再也不可能改变。
不得不说,温体仁折子里所写的那些,包括他口中所说的话让朱慎锥很是动心,而且朱慎锥也感受到了温体仁提醒的这些问题,毕竟监国不是皇帝,只要他不登上帝位,哪怕掌控大权弄不好就有变动发生。
历朝历代中,臣子掌权压过帝王者何其多也,以摄政名义掌控天下把皇帝当傀儡者更是数不胜数。
远些的有霍光、王莽、曹操、司马懿、高澄、赵匡胤等等,近些的有张居正,还有历史上号称摄政王的多尔衮这些。
这些人位高权重,强盛时几乎和皇帝没什么两样,可除了部分人最终取而代之外,其余人一个个都没落得好下场,最终还牵连家族,落了一个身死族灭的下场,前车之鉴不可不忘。
别看朱慎锥现在已是监国,大权在握掌控朝政,可只要崇祯皇帝一日在位这个隐患就消除不了。温体仁聪明绝顶,他知道仅仅和上次劝进一样恐怕朱慎锥会再次拒绝,但这一次不同,温体仁直接把话说开说透,尤其是点出朱慎锥一日不进位,就无法彻底稳固大明的统治从而留下隐患,这个问题必须要尽快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