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一章 南京镇守 (第2/3页)
损失的只是掠夺和蚁附的普通义军甚至老弱罢了。
这也是高迎祥能做到断尾求生,快速脱离的原因。而且他一路南下攻城略地,每到一处就裹挟大量的百姓加入义军,短短两个月的时间,高迎祥的兵力就又恢复到了近十万人规模,声势浩大摆出一副直取南京的架势。
南京是大明两京之一,更是大明龙兴之地,南直隶无论如何都是不能丢失的,相比辽东的问题,眼下高迎祥的问题更为严重。
为阻止高迎祥渡过长江直取南京,大明方面已做出了相应反应,一方面让南京那边快速调动江南的兵力进行驻守,以做好保卫南京的准备。另一方面崇祯皇帝给卢象升和徐宪成下旨,让其两部配合,尾随高迎祥快速南下,必须要在高迎祥渡过长江之前在江北解决这股流寇。
现在卢象升和徐宪成已经南下,之前战败的左良玉也在集结兵力由河南向东进入南直隶,配合两部作战。四川、山陕、湖广这些地方,总督陈奇瑜指挥的几路兵马在对其余流寇进行围剿,大明两京十三省中,近半被流寇搅得翻天覆地。
面对这些情况,崇祯皇帝是忧心忡忡,他怎么也想不明白为什么局势会恶化到这种程度。眼下各省各部都在围剿流寇,以明军的战斗力只要配合的好,无论是高迎祥还是张献忠,又或者罗汝才等流寇都不是对手,但偏偏就彻底灭不了这些流寇。
之所以会是这个缘故,原因有许多。一方面是流寇的机动能力太强了,流寇流寇,关键在一个流字,这些流寇东跑西窜全无章法,尤其是一旦战败流寇就会抛下裹挟的百姓,然后带着本部老营逃得不知所踪,很难做到一举歼灭的程度。
另一方面是大明各部军队的调度问题,各地的军队基本都是各自作战,而且省份的不同,跨省作战很是不便。就像是徐宪成,虽然徐宪成在山东击败高迎祥部,可当高迎祥率残部南逃,逃出山东地界时,徐宪成作为山东巡抚按照规矩是不能越境追击的,必须要得到皇帝和兵部的允许才能越境,要不然就是大罪。
因为如此,徐宪成虽清楚继续追击可以再败高迎祥,但因为高迎祥跑的太快没能在山东地界截住,无奈只能上奏朝廷,让朝廷定夺。
毕竟越境追击地方官有“反叛”之嫌,徐宪成可不想因为这种事被人抓到把柄。这样一来二去,哪怕八百里加急也需要时间,等朝廷旨意到后,高迎祥早就没影了。
不仅是徐宪成,就连卢象升也是一样,朝廷的规矩就是规矩,这个坏不得。所以崇祯皇帝考虑到这个问题特意任命陈奇瑜为五省总督,协调剿匪事宜。可偏偏现在高迎祥不仅入了直隶又从直隶去了山东,再从山东跑到南直隶,这几个省份可不在陈奇瑜的管辖范围,哪怕陈奇瑜也是没有办法。
面对这种情况,崇祯皇帝只能另想办法。既然已经有了陈奇瑜这个五省总督,那么再多设一个总督也没关系。不过这个总督让谁来担任,崇祯皇帝一时间举棋不定,现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