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百四十四章 辽饷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进书架 下一页 回目录
    第四百四十四章 辽饷 (第2/3页)

天子都能吃这样的苦,那么作为自己臣民的老百姓和自己同甘共苦也是理所当然的。苦一苦老百姓,大家同心协力过几天苦日子,为的是未来大明的中兴啊!一时间,崇祯皇帝就做出了决定,从善如流听从建议,开征辽饷。

    其实所谓的辽饷早在天启年间就有了,不过那时候辽饷的征收是交给魏忠贤来负责的,魏忠贤包括天启皇帝心里都很清楚,靠朝廷赋税是支持不了辽东庞大军费开支的,必须从其他地方想办法弄钱。

    不过当时的辽饷和现在的辽饷完全不同,魏忠贤的辽饷只是用了一个名义,但实际上征收的对象不是普通老百姓,魏忠贤心里清楚老百姓苦哈哈日子过的不容易,本来就榨不出什么钱来,与其把精力放在老百姓身上,倒不如把目标放在士绅大族和商人身上。

    这也是魏忠贤的阉党被东林党等各党攻击的主要原因,通过在江南等地向士绅大族和豪商们增派赋税,再加上一系列的对外贸易手段,魏忠贤一年给天启皇帝就弄了四百多万两银子,四年中总计搞到了一千七百二十万两,这些钱不仅解决了辽东军费问题,还满足了北直隶和其他地方的财政支出。

    随着魏忠贤倒台后,他之前所做的一切都被清算,当初有针对的增派赋税也成了魏忠贤的原罪之一。

    可现在倒好,在内阁众人的讨论下,崇祯皇帝居然捡起了当年魏忠贤所做的事,继续征收起了辽饷,而这一次却把征收目标从地方士绅大族和豪商转移到了普通百姓身上,难道这么做官员们会不清楚其中的区别么?当然是不可能的。

    能做到这样级别的高官,他们哪里不明白其中区别的道理?可问题在于屁股决定脑袋,他们作为士绅大族和豪商的代理人,自然不可能和当年魏忠贤一样对这些目标下手,这等于损害自己的利益挖自己的根基啊!找个合适的理由,把针对的目标和负担转移到普通老百姓身上,这就最合适不过了。

    至于老百姓会什么反应?他们哪里管得了这么多?在这些人眼里,天下百姓无非就是草芥罢了,贱命不值一文,就和韭菜一样割了一茬还会长出一茬,区区生死同他们何干?

    崇祯皇帝的御前会议开完,几日后户部的二十万两银子总算是拨了下来。这时候,崇祯皇帝考虑再三,很肉痛地又从自己内库里拿了十万两银子,凑足三十万两送去了辽东。

    把银子送去的同时,崇祯皇帝还给袁崇焕带去了话,说后续的银子他会想办法尽快下拨,这三十万两银子虽然不足他的要求,可毕竟也不算少了,让袁崇焕以国事为重,先安抚好辽东军政,他相信以袁崇焕的能力肯定能够做到这点。

    在辽东的袁崇焕接到崇祯皇帝的来信和送来的这三十万两银子(实际二十万两出头,其他的按规矩漂没了)顿时愁的不行。

    袁崇焕这边的欠饷再加上后续应该发的饷银可不是小数,这些银子充其量也就够两个半月的欠饷。

    面对这个情况,袁崇焕也是无奈,他只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