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二章 出乎预料 (第3/3页)
机密为由闭口不谈。
休息了一个时辰后,太监来传话说崇祯皇帝再一次召见,袁崇焕这才起身整了整衣袍去了平台。
第二次见面,崇祯皇帝对袁崇焕的态度更亲热了几分,他特意让王承恩去取了个锦凳,让袁崇焕坐在他身边说话。
袁崇焕感激地谢过崇祯皇帝后,稳稳就坐了下来,然后和崇祯皇帝对平辽的事交谈起来。
因为之前许誉卿的缘故,袁崇焕再见崇祯皇帝心里已经做好了腹案,对于所谓的方略也有了初步想法。
其方略的核心除了当年忽悠天启皇帝的那些外,还提出了一些他后来添加进去的东西,崇祯皇帝连怎么当皇帝都没搞明白呢,更不懂半点兵事,又对辽东局势不怎么了解,再加上他心里已经认可袁崇焕,自然想法偏向袁崇焕,所以对袁崇焕说的这些也颇为认可,更对坐在自己身边滔滔不绝讲的眉飞色舞的袁崇焕打心里喜欢。
除去这些外,袁崇焕还向崇祯皇帝提出了要做到五年平辽必须有朝廷的全力支持,不仅要给自己在蓟辽的绝对权利,还要在军费、粮草、军械甚至人事任命各方面的大力支持。
用袁崇焕的说法,要想五年平辽必须做到这些,要不然他在辽东无法施展能力,而且巧妇无米也不能为炊,这些前提条件必须满足,要不五年平辽就是空谈。
其实袁崇焕提出这些要求也是给自己找了一条后路,在他心里很清楚,所谓的五年平辽只是吹牛逼罢了,当年孙承宗督师辽东花了这么大的力气只做到抑制住辽东的局面,却始终没能彻底灭掉建奴。
难不成他袁崇焕比孙承宗还厉害?袁崇焕有着自知之明,五年平辽是绝对不可能的,甚至时间更久也很难做到,可就像之前许誉卿说的那样,如果五年到期完不成怎么办?所以袁崇焕必须提出这些看似离谱的条件,一旦朝廷或者崇祯皇帝没能达到他的要求,那么完成不了就不是他的责任了,总不能让他两手空空去平辽吧?
但袁崇焕怎么都没想到,年少的崇祯皇帝还真下了决心,在听完他的讲述和要求后,崇祯皇帝一拍大腿表示赞同,当即说打仗将在外君命有所不授的道理他是知道的,而且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个道理他也是懂的。
平辽是国家大事,肯定要聚集全国的力量来完成,作为皇帝他当然不会让袁崇焕在没有半点把握的情况去辽东主政,更不会在后面扯他的大腿。
既然信任袁崇焕,崇祯皇帝就要全力支持袁崇焕,这样做不仅是为了国家,也是让天下人看到他崇祯皇帝的魄力和气度。所以崇祯皇帝对袁崇焕的所有条件一口答应,而且还保证他会以皇帝的名义督促内阁和各部做好一切准备,要银子有银子,要兵器有兵器,要人有人,要权有权,凡是要求的一切全部都有,崇祯只有一个条件,那就是五年把辽东建奴给彻底解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