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五章 各得所需 (第2/3页)
在辽东,但也清楚这点。在袁崇焕看来,魏忠贤派人来拉拢自己已经表示出了其目的,自己只有两个选择,一个是拒绝,另一个就是接纳。
先说拒绝,袁崇焕并非东林党人,他实际上那党都不是,要知道他来辽东前只是一个区区知县而已,虽然因为官员考核得了上考,从而引起东林党的侯恂、江日彩等人注意后推荐入的兵部,但袁崇焕并没有加入东林党,而且他在京师呆的时间不长,仅仅几个月后就以兵部主事的身份派往辽东,直至今日。
到了辽东,袁崇焕一直都在孙承宗手下做事,孙承宗对袁崇焕很是看重,多有照顾和提拔,如果没有孙承宗的栽培,袁崇焕也不会去宁远主持战事。
从这点来说,孙承宗应该是袁崇焕的贵人,也是他的恩人,孙承宗有是东林党人,按理袁崇焕也应该是东林党一派。
可实际上并非如此,孙承宗的确是东林党,但他这个东林党和其他东林党人不一样。孙承宗入东林党只是出于政治站队的缘故,他在东林党内部和其他人有些不同,说白了孙承宗这个东林党只是挂了个东林党的名头,从政治观点包括其他方面都和东林党有些格格不入。
因为这个缘故,孙承宗从来没有拉拢袁崇焕加入东林党的打算,至于袁崇焕也乐于见到这个结果,毕竟朝堂上党争激烈,袁崇焕是一个很聪明的人,他心里清楚一旦加入东林党必然会无可避免地卷入党争旋涡,这对他来说并不是什么好事。
一直以来,袁崇焕只是尽力做事不掺和这些,意图借着辽东的特殊情况在孙承宗庇护下游走于两党之外。可现在魏忠贤突然让人来接触袁崇焕,等于给袁崇焕出了个难题,一旦拒绝魏忠贤的拉拢,那么袁崇焕只有投靠东林党的一条路,再无别的选择。
面对这样的选择袁崇焕仔细考虑过,他最终还是选择了接纳魏忠贤的拉拢。之所以袁崇焕做出这个选择是原因的,一方面辽东不是朝堂更不是京师,在辽东两党派别的斗争并不激烈,虽说孙承宗是东林党,可他根本不在乎谁是东林党谁是阉党,只要有能力的人孙承宗就用,孙承宗唯才是举的气度让辽东这边政治矛盾相对平和,集中精力主导战事。
从这点来说,哪怕袁崇焕选择了魏忠贤,孙承宗也不会过多责怪他,更不会用权利来针对和打压自己。相反,一旦选择了东林党,魏忠贤可没孙承宗那样的气度,接下来的日子肯定不好过。
至于第二个原因就是辽东的特殊了,因为辽东战场是大明眼下的重中之中,天启皇帝对辽东尤其重视,派出了他的老师孙承宗作为蓟辽督师主持辽东战局,还把辽东的其他事务交给了魏忠贤来督办。
也就是说,孙承宗在辽东负责战略和打仗,魏忠贤手里握着辽东的军需、军饷等。一个是军事主管,一个负责后勤,两人的地位在辽东都很重要。如果魏忠贤掐住后勤补给,尤其是军需军饷这些,孙承宗在辽东再有能耐也没用。
作为主持宁远的袁崇焕很清楚这点,袁崇焕是一个胸有大志的人,更不甘心自己仅仅当一个前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