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四章 不按常理出牌的皇帝 (第3/3页)
上就要过去了。
如今天启皇帝已登基三个月了,等到这个月过去,明年就是天启元年。
登基三个月中,天启并没有做什么大事,除去熊廷弼的去职和辽东经略换人外,就是司礼监的变动了。
袁应泰接替熊廷弼之后,彻底改变了熊廷弼之前步步为营稳扎稳打的策略,开始在辽东扩大边防,收编叛将叛卒,整顿军队囤积粮草,一时间搞得热闹非凡。
袁应泰的这些所为天启也不知是好是坏,不过朝堂中支持袁应泰的人不少,天启对这个事也做不了主。而且袁应泰又是东林党的骨干,为官颇有官声,再加上朝堂上不少官员赞同对建奴反攻,一雪前耻,天启也只能听之任之。
司礼监这边,魏忠贤当了秉笔太监后不久,天启没多久又把提督东厂的职务也给了魏忠贤,这样一来魏忠贤的权势更是大增。
不过魏忠贤刚刚上位,王安还没彻底搞掉,朝堂那边也没有实力和文官集团抗衡,只是勉强帮天启掌控了内廷而已。
但这依旧足够了,通过用魏忠贤控制住司礼监和东厂,天启现在的安全感大增。而且天启自己也清楚,有些事是无法马上办到的,但眼下已有了改善,只要继续这么下去,通过魏忠贤掌控朝堂的日子不会太远。
虽然司礼监已经控制住,可锦衣卫却还不在其手上。对于骆思恭,别说魏忠贤了,就连天启暂时也拿他没办法。
骆思恭可不是王安,他是锦衣卫都指挥使,不仅如此,骆思恭还是少保兼太子太保、后军都督府的左都督,这个官职可是正一品,用一句位极人臣来说毫不为过。
对于王安这样的太监,凭着天启的支持和一句话说错就能借势解决,可对骆思恭却做不到。骆思恭掌管锦衣卫多年,还是朝堂大员,只要他不谋反,以他三朝老臣的身份也很难拿他怎么办。
而且王安一事出后,骆思恭马上就感觉到了不对劲,朱常洛驾崩前后王安做了些什么骆思恭再清楚不过了。实际上,王安的所作所为,骆思恭同样也做了,换句话来说,他们两个当初都是两头下注,私下和文官们勾结在了一起。
一个是皇帝家奴,一个是皇帝手里的刀,居然和文官私下勾结,这是任何一个皇帝都不会放之任之的。王安的下场令骆思恭警惕万分,他马上感觉到了天启这么做的用意,为了自保,骆思恭亲自面见了天启,在天启面前俯首称罪,表达自己对皇帝的绝对忠心。
此外,骆思恭还主动交好魏忠贤,私下给魏忠贤送去大量金银珠宝,夹起尾巴做起了小。
看在骆思恭如此知趣的份上,魏忠贤暂时放过了他,但这也仅仅只是暂时罢了。
魏忠贤不识字,却是聪明人,他很明白天启要他做些什么,也清楚自己真正的对手是谁。骆思恭这边可以暂时放一放,毕竟他不是普通人,而且又握着锦衣卫,暂时化敌为友,联手对外不是什么坏事。更重要的是这不仅是他的认为,天启也是这样想的,这才让骆思恭得到了喘息机会。
“皇上,今日臣的课您可听明白了?”左庶子孙承宗今日讲完课,开口对天启问道。
天启登基后,孙承宗以左庶子充当日讲官。左庶子这个官职按理说是太子属官,由于天启在当皇长孙的时候万历没有给他安排进学,等到后来朱常洛又驾崩突然,一直到天启登基,都未能正式进学。
为此,经内阁次辅刘一燝推举,孙承宗担任左庶子一职,为皇帝讲学。从这点来说,孙承宗算是名义上的帝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