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九十九章 东宫群英,死灰复燃! (第2/3页)
”刘嗣微微点头,目光中满是赞许。
“我们还需稳定民心,让百姓知晓度田乃是为了他们的福祉,争取他们的支持。如此,方能在幽州站稳脚跟。”
他的声音坚定有力,每一个字都仿佛是一颗定心丸,让属官们心中的不安渐渐消散。
这时,一位谋士模样的属官说道:“殿下,依下官之见,我们不妨在幽州设立临时幕府,选拔当地贤能之士为官,借助他们的力量来推行度田。这样既能了解当地情况,又能减少百姓的抵触情绪。”
他身着一袭灰色长袍,面容消瘦,眼神中透着睿智。他微微眯起眼睛,似乎在思考着这个计划的每一个细节。
刘嗣听后,眼睛一亮,说道:“此计甚妙!还有,我们要加强与军中将领的联系,确保在遇到突发情况时,能得到有力的支援。”
众人纷纷点头表示赞同,随后又围绕着度田的具体细节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从如何清查土地、统计人口,到如何应对豪强的反抗、保障官员的安全,每一个问题都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有人提出用利诱的方式拉拢部分豪强,有人建议加强对官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应变能力。
不知不觉,夜幕已经降临。
殿外,一轮明月高悬,洒下清冷的光辉。月光透过窗户,洒在众人的身上,仿佛为这场激烈的讨论增添了一丝宁静的氛围。
殿内,灯火依旧通明,众人的讨论声此起彼伏。
刘嗣看着眼前这群忠心耿耿的属官,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此去幽州,困难重重,但有了他们的支持,他仿佛拥有了无尽的力量。
“诸位,天色已晚,大家先回去休息吧。明日一早,我们继续商议。”
刘嗣看着众人疲惫却又充满斗志的面容,心中满是感动。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疲惫,但更多的是对属官们的关心。
众人行礼告退,殿内渐渐安静下来。
刘嗣独自一人站在窗前,望着窗外的明月,思绪飘向了远方。
——
第二天清晨,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刘嗣的脸上。
他早早地起了床,简单洗漱后,便来到了书房。
太子刘嗣身着一袭玄色长袍,袍角绣着金色龙纹,腰间束带镶嵌美玉,身姿笔挺地站在书房中央,神色凝重。
他深知幽州度田一事艰难,今日特意召见司马懿与费祎,期望能从这两位智囊处寻得破局之法。
不多时,司马懿与费祎步入书房。
司马懿身形清瘦,一袭灰袍更衬得他面色冷峻,鹰隼般的双眸透着精明与深沉。
这些年他虽不被大汉天子刘禅所喜,但内心抱负从未消减,此次被太子重用,眼中难掩激动与渴望。
费祎则面容温和,一袭蓝色官服整洁得体,举手投足间尽显沉稳儒雅,作为朝中重臣,他对幽州局势同样忧心忡忡。
三人互相行礼后,刘嗣抬手示意二人坐下,迫不及待地开口:“二位,本宫此次身负幽州度田重任,深知前路艰难,特请二位前来,望能献出良策,助本宫一臂之力。”
他的眼神满是期待,紧紧盯着二人。
司马懿微微欠身,嘴角浮起一丝志在必得的浅笑,拱手道:“殿下,臣在幽州经营多年,积攒下不少人脉。其中不乏有识之士,对当地豪强的行径早有不满。臣愿修书一封,说服他们作为殿下内应。这些人熟悉幽州地形与各方势力,关键时刻,定能为殿下所用,扭转乾坤。”
说话间,他眼中闪烁着自信光芒,仿佛已看到那些内应在幽州为太子效力的场景。
刘嗣微微点头,眼中闪过一丝惊喜,急切追问:“哦?若真能如此,甚好!不知仲达所言之人,可靠程度如何?”
他前倾身体,眼神中满是关切与探究。
司马懿微微眯起眼睛,思索片刻后道:“殿下放心,这些人与臣交情匪浅,且都渴望改变现状,对殿下忠心可鉴。臣愿以性命担保,他们定不会辜负殿下期望。”
他挺直脊背,语气斩钉截铁,表情严肃庄重。
这时,费祎轻咳一声,向前倾身,缓缓说道:“殿下,幽州之地,蛮人众多,匈奴与鲜卑又在周边虎视眈眈。不过,这看似危机四伏的局势,也并非毫无转机。臣以为,可设法与匈奴、鲜卑沟通,许以利益,让他们为我所用,共同对付抗拒屯田的幽州豪强。”
刘嗣皱起眉头,眼中露出一丝疑虑:“与匈奴、鲜卑合作,谈何容易?他们野心勃勃,恐难以控制。”
他靠向椅背,眼神中充满担忧。
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