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九十八章 政治考量,太子度幽! (第2/3页)
片刻后,他开口说道:“吾儿平身。近来读书与武艺可有懈怠?”
刘禅的声音中,关切之情溢于言表,同时也有着作为父亲对儿子成长的殷切期望和严格要求,希望太子能够时刻保持进取之心,不断提升自己。
刘嗣身姿挺拔地站起身来,宛如一棵茁壮成长的白杨,他恭敬地回答道:
“回禀父皇,儿臣每日勤读史书经典,那些古老的文字仿佛是先人的智慧在指尖流淌,儿臣沉浸其中,努力研习治国之道,从未有过丝毫懈怠。
至于武艺,儿臣深知其重要性,每日坚持操练,无论是刀枪剑戟,还是骑射之术,儿臣都不敢有半分马虎,力求做到精益求精。”
刘嗣在回答时,眼神坚定,犹如夜空中闪烁的北极星,语气中充满了自信,这种自信并非盲目自大,而是源自他日复一日的努力与积累。
刘禅听后,脸上露出一丝欣慰的笑容,那笑容仿佛春日里温暖的阳光,驱散了心头的些许阴霾。
他微微点头,说道:“如此甚好。吾儿,如今朕有一事相问。你对幽州度田之事,有何看法?”
刘禅的眼神中透着期待,他深知幽州度田一事困难重重,犹如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山横亘在大汉的发展道路上,而他也想借此机会,深入考察太子的见解与能力,看看这位未来的君主是否具备应对复杂局势的智慧与魄力。
刘嗣微微皱眉,那眉头微微蹙起的弧度,仿佛是他思考的独特标志。
他陷入了短暂的思索,脑海中迅速梳理着关于幽州度田的种种信息。
片刻后,他的神情变得严肃起来,宛如一位即将奔赴战场的将军,眼神中透着坚定与果敢,说道:
“父皇,儿臣以为,幽州度田一事,关乎我大汉根基,犹如大厦之基石,稳固与否,直接影响着整座建筑的安危,必定是要坚定不移地推行下去的。
如今当地豪强激烈反抗,儿臣经过深思熟虑,认为他们定是受到了他人的暗中唆使与大量资助,背后或许隐藏着一股不可小觑的势力,企图扰乱我大汉的发展布局。
对付他们,儿臣以为只需采用分而化之的策略,就像将一团乱麻逐一解开,瓦解他们看似坚固的联盟。
对于那些冥顽不灵、坚决不顺服的顽固分子,当以雷霆手段坚决镇压,让他们知晓我大汉律法的威严不可侵犯。如此一来,幽州度田之事,必定能打开局面,顺利推行下去。”
刘嗣的回答条理清晰,逻辑严谨,言辞干练且切中要害,每一句话都仿佛经过精心雕琢,让人听后不禁为之赞叹,仿佛看到了一位成熟的政治家在剖析局势、制定策略。
刘禅听着太子的回答,眼中的赞赏之意愈发浓郁,仿佛一湾深邃的湖水,渐渐被喜悦填满。
他微微闭上眼睛,轻轻点头,心中对太子的表现十分满意,暗自感叹太子的成长与进步。
“吾儿所言,甚合朕意。此番幽州度田,朕便交由你去主持。你可挑选几个得力臣子,随你一同前往。”
刘禅睁开眼睛,目光坚定地看着太子,那目光中充满了信任与期许,仿佛将整个幽州的未来都寄托在了太子的身上。
太子闻言,先是一惊,脸上瞬间闪过一丝诧异。
他着实没有想到父皇会如此果断地将如此重任交予自己,毕竟幽州度田的局势错综复杂,犹如一团迷雾,充满了未知与挑战,困难重重。
但很快,他便展现出了作为储君应有的沉稳与坚毅,面色逐渐恢复如常,眼神中透露出坚定与决心,犹如熊熊燃烧的火焰:
“儿臣遵旨。儿臣要费祎、司马懿等人,随儿臣前去。”
太子深知,费祎智谋过人,思维敏捷,在处理政务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和卓越的才能,宛如一把锋利的宝剑,能够在复杂的政务丛林中披荆斩棘。
司马懿老谋深算,在军事和谋略方面有着非凡的造诣,总能在关键时刻想出奇谋妙计,最关键是,司马懿在幽州有经验。
有他们相助,自己在幽州度田的工作或许能更加顺利地开展,犹如在黑暗的大海中找到了明亮的灯塔,指引着前行的方向。
刘禅微微点头,说道:“可。吾儿,此去幽州,责任重大,关乎我大汉的国运兴衰,切不可掉以轻心。朕期待你能圆满完成任务,为我大汉的繁荣稳定立下不世之功。”
刘禅的声音中带着嘱托,那是一位父亲对儿子的殷切期望,也是一位君主对储君的郑重托付,同时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