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百三十五章 无法逾越的困难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进书架 下一页 回目录
    第四百三十五章 无法逾越的困难 (第2/3页)

如转换思路。

    看似只是一个简简单单的猜测而已,但在科学界之中,所谓的猜测,其实并不仅仅只是脑洞大开,一拍脑袋就提出一个天马行空的想法那么简单。

    多条路线共同推进之下,又有一个科研团队提出了一个堪称有些疯狂的观测方案。

    这些猜测,必须要有严谨且完备的数学推导来证明,必须要能与其余的物理理论自洽——如果不能自洽,与其余的理论相违背了,那么提出方就必须要证明其余理论是错误的,至少也是不完备的。

    在韩阳的命令之下,位于那颗中子星周边的一线科学家团队立刻开始筹备第二轮实验。

    那么,想要进入这样一个平平无奇的研究团队,一个甚至连己方猜测都无法提出来的研究团队,对于一名普通人类来说,需要达到什么样的条件?

    答案是,在中学阶段,他就必须要拿到保送全文明top1000高校的资格。进入top1000高校学习之后,他必须要再度拔尖,拿到保送硕博连读资格。

    观测总计进行了十年时间。在这其中,总计进行了数千次观测,产生了高达万亿GB的数据。

    至于另一条思路,韩阳则建造了一台巨大的中微子望远镜。

    在这过程之中,一线科学家团队筹备了一轮极大规模的中子星碰撞试验。

    而如此之多的水,其中的所有杂质加起来,总质量仅仅只有不超过一公斤。

    一些理论物理学家和研究团队认为,这种被称之为“暗力辐射”所释放的粒子,会对中微子造成一定的影响,令中微子呈现出某种改变。

    这个时候,科学界内对于暗力辐射猜测的质疑逐渐产生。毕竟,我们的观测精度都已经这么高了,已经达到了理论预测的要求,却仍旧未能找到证据,这很显然是理论体系出现错误了啊。

    “这便是一个文明的科研底蕴所在。

    其中一种走提高观测精度的路线。不管那种辐射多么微弱,只要我的观测精度足够高,同时排除干扰的能力足够强,就一定能将这种辐射找出来。

    但这却意味着一件至关重要的事情:如果暗力辐射的强度真的那么低,那么之前所设计的两套观测方案,暗力辐射望远镜和中微子望远镜,精度都无法达到。

    这一修正在数学计算和物理推导方面都表现出了一定的价值,看似值得尝试。

    在最终得出这个结论之后,韩阳心中油然发出了感叹。

    其次还需要考虑观测精度的问题。因为这种探测器不可能太大,太大的话,任何缺陷都会被中子星的恶劣环境所放大,最终导致工程上不可行。

    一时间,这个猜测在人类科学界之中引发了众多讨论,在一段时间之内引领了科学界的思潮。

    而能完成这些工作,最终将猜测提出来的人或者团队,必定接受过极为严谨且复杂的科学训练,自身也要具备极为杰出的素质才行。

    这一进程持续了三年左右的时间。三年之后,实验物理学家们分成了两派,分别走向了两个方向,拿出了遵循两种不同思路的实验观测装置。

    现在,人类科学家们将这一灿烂的成果呈现到了韩阳面前。

    那么,如何在众多干扰之下,准确将这种辐射找出来?

    一线科学家团队将有关中子星的详细数据不断回传到人类主舰队之中。位于主舰队的研究团队,尤其是实验物理学家立刻开始着手设计具备相应能力的实验器材。

    统计下来,平均要8000个以上的研究团队,才能最终有一个团队提出猜测来进行后续评议和审视。

    这个方案存在的几个障碍之中,中子星的庞大引力可以不必考虑。

    首先进行建设的,是阵列中子望远镜。

    事实上,同一时间,提出的各种各样的猜测和模型总数高达一万个以上。而每一个猜测背后,都存在着一个或者多个极为优秀杰出的研究团队。

    最终博士毕业之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