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百五十一章 空天母舰,人类一号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进书架 下一页 回目录
    第二百五十一章 空天母舰,人类一号 (第2/3页)

    在这个加速度之下,它将用3.8年的时间加速到40%光速的最高速度,然后惯性航行6.7年,之后再用3.8年的时间减速至每秒钟十几公里的低速,泊入到南门二星系一颗行星的环绕轨道之上,最终完成这次恒星际航行。

    总计耗时14.3年。

    之后,它上面装载的众多机械设备和物资将会被运输到那颗行星之上,并对那颗行星展开物质勘探和相关研究,以及进行矿产采集、燃料和物资补给等任务。

    在那里停留约5个月时间之后,它会再度开启加速并返回太阳系,再耗时14.3年的时间返回。

    一来一去,加上中间停留的时间,总计耗时29年左右。

    浩瀚太空之中,庞大的人类一号空天母舰的身影渐行渐远,最终彻底消失。人类文明历史之上的第一次恒星际远航,就此拉开序幕。

    据韩阳之前理论计算,如同南门二星系这样的,由一颗红矮星,两颗黄矮星所组成的三合星系统,其内部应该会含有一些较为特殊的,且具备较高价值的矿物质。

    将其开采回来,有助于人类文明的发展。

    但这其实并不是韩阳展开此次恒星际远航的最主要原因。

    最主要的原因是,韩阳需要实际进行一次恒星际远航,来检测、验证自己手中的技术。

    毕竟,真正进入星际时代之后,想要大规模进入宇宙,这种重型远程运载技术是不可或缺的。

    同时,韩阳还打破了正常的发展惯例。

    正常情况下,要验证恒星际远航技术,都是先发射几颗探测器,然后派遣几艘无需回收的小型飞船,再是货船,一步一步来,到最后才是空天母舰。

    韩阳却一步到位,直接跨过了前期所有步骤,直接就到了最后一步。

    没有办法,前期韩阳的所有精力都被解放太阳系的事业所牵扯,实在没有空闲的算力去发展恒星际航行相关技术。

    不过相关的技术理论储备却都已经完成了。

    就像是战舰所使用的高效率离子推进器,修改一下就能用到空天母舰上。

    这最多只涉及到一些应用层面的研究,不涉及基础理论,难度并不算高。

    也即,韩阳是很早就有了发展大规模恒星际航行的技术能力,但始终没去做而已。

    此刻有了条件,时间却又太紧,外部充满不确定性的风险和危机又太多,实在容不得他一步一步慢慢来,便只有像是此刻这样,直接一步到位,直接验证最终级的技术了。

    时间慢慢的流逝着。很快,人类一号空天母舰的速度,便增加到了每秒钟约3.15万公里,总计航行出了约5000亿公里的距离。

    在此之前,韩阳所进行过的最远的一次航行,也不过才航行出了2700亿公里左右。

    不过距离扩大到5000亿公里,与2700亿公里的景象其实是差不多的,都是一样的空旷,一样浩瀚,一样的冰冷与虚无。

    太阳系疆域之内,距离太阳越远,物质密度便越稀薄。

    整个太阳系从内而外,依次是四颗岩质行星,小行星带,四颗气态行星,然后是柯伊伯带,黄道离散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