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五百二十二章 道损依旧无极,仙人九天揽月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进书架 下一页 回目录
最新网址:m.4xiaoshuo.org
    第五百二十二章 道损依旧无极,仙人九天揽月 (第1/3页)

    “你将标尺置于外?”

    东荒圣帝在一瞬间,已经明白了很多东西。

    非要说标尺的话,苏寒山现在的状态,相当于以天渊为标尺。

    他的标尺不在体内,不在正孕育着的宇宙法理之中,而是在身体之外,在天最高处,渊最深处。

    对于圣帝他们来说,当年修行的时候,可没有把自己的灵光切八份这种基础条件。

    就算有,他们也不会选择这种做法。

    因为渊界人间的所有修行者,甚至包括七代祖师,都对于这方天地环境,有着浓浓的不信任感。

    七代祖师只是不忍心看众生灭绝罢了,如果爆破天地的时候,已有办法保全大家,他估计就得带头冲锋,打爆这个天地。

    如果要他们把自己的灵光,投入九天或者渊底的大混洞之中。

    除非是他们有足够的把握,驾御引导大混洞的走向。

    就算不能压倒大混洞本身的趋势,强行驾驭,至少也要确保两份灵光,不断解析两大混洞的奥秘,带来的反馈完全相等,让自己不会受到偏向性太严重的影响。

    但是,要做到这种理想中的完美平衡,成功率无限趋近于零。

    因为渊底大混洞下面,有魔道起源一直在躁动,天限起源本身也时刻与混沌接触,变数都是无穷大的。

    苏寒山能够一次成功,是因为他追求的不是参悟混洞,不是驾驭平衡,只是一种补全式的改造。

    以此物象原本没有的事物,混入其中,彼此共处而不相通,增补而不相融。

    天眼苍龙代表的理性就是纯粹的理性,既没有观测,也没有消化。

    苏寒山抽出这缕灵光的时候,甚至将其中包含的部分求道之心都给斩灭了。

    不管天限大混洞里面有多少大道奥妙,这一缕苍龙灵光,也根本不去求索,接收不到。

    但只要灵光与大混洞存在于一起,即使性质完全不同,不能相互渗透,也会相互干扰。

    理性就会为天限大混洞带来一点新的变化,而天限大混洞的时光,也会影响到理性的运转速度,这是一种外在的约束,而不是渗透入内的影响。

    感性进入渊底大混洞,也是相似的道理。

    故,心在其中又不在其中,物与物共处,真意驰于物之外。

    苏寒山真正清醒的六道灵光,从未搅和进两大混洞的奥妙。

    这就是非驭非融,六御之道的真谛。

    “圣帝,你吃我一掌!!”

    苏寒山一掌轰出,龙蛇奔马,金乌土燕,苍松翠柏,大江滔滔,万物天籁。

    乾坤森罗都从他掌中迸发出来。

    第八重天,三垣二十八星宿里面的无边星力,突然向上方涌起,逆冲进入第九重天。

    亿万繁星光点,在他身体周边纷纷跳动,追向前方,进入森罗万象的景观之中。

    那些巨龙天马,金乌松树,偌大的江河山岳,被这些光点追上依附,都变成了由星辰节点构成的天象奇观。

    天都纯阳的根基,今天终于在他手上演绎到了巅峰。

    纯阳三法,苍龙显圣,造物之主,斡旋星辰!

    圣帝分心一指头朝这边点出来。

    同样是一道巨大楼船,在宇宙中航行,碾碎星辰轨迹,辅出全新的印象,恐怖的物象引起天地万法的倾轨汇流。

    从船头到船尾,璀璨的千翼依次张开。

    苏寒山的掌力,被他这一指的异象轰穿。

    千翼楼船的异象直接撞在苏寒山的掌心中,但随即周边残留的星辰天象,通通向内收缩,在苏寒山手心形成一片耀眼无比的白光。

    千翼楼船被淹没,掌指直接触碰。

    另一边的云蝶大神,也忽然变化手诀,翻腕而动,一指弹在雪琴珠上。

    圣帝以一敌二,身形大震,身体在混沌时空中缩略向后,口中发出一声长啸。

    这一声长啸如鸣笛,又似乎宇宙深空里的漩涡风洞。

    刚刚他被两大宏道者轰退,产生的套环式时空塌陷迹象。

    此时直接被他当成一个漩涡中心,混沌隧道一样,利用起来。

    混沌之力经过他的重新观测,从昏暗转成亮白色,呈现出来的性质,竟然跟天限那个大混洞,有八分相似。

    圣帝道路已定,没想过也不可能像苏寒山那样送出灵光。

    但是他在混元宗动天待了这么久,尤其是近些年连番剧变,不久前还有不周祖师把另一个浩大世界引得靠近九天九渊这样的事情。

    天限大混洞受到的种种触动变化,全部被他趁机参悟,大有所得。

    亘古烈阳跟脉冲皓月,原本就已经有朝他倾斜的征兆,这下更加明显的向他那边移动过去。

    隐匿在九重天之间的紫红色雷霆纷纷闪现,那是天限之力的具象化,那时候竟然涌向日月,也变相的被圣帝驾驭了一部分。

    这就是圣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4xiaoshuo.org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