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朱慕极-开万世太平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进书架 下一章 回目录
    朱慕极-开万世太平 (第3/3页)

过程中,我极大开拓了视野,也学会了和各国各族的人打交道。

    最重要的是,我可以直接参与军政大事,南洋行都司和南洋诸舰队,基本都直接或间接受过我的指挥。

    乾盛二十八年,我从印度返回应天,参加了大哥的葬礼。

    我的大哥,我父亲的嫡长子,在这一年病逝了。

    母亲痛彻心扉,而我也同样难过,大哥确实很疼爱我。

    与此同时,四哥和六哥的争斗,也变得越发激烈起来。

    至于我,则是潜行闭门读书,只在老头儿需要时议论军政之事。

    或许是因为我走过看过经历过,我的见识却是超过了两位兄长,所以父皇对我也越发倚重。

    很快两年过去,时间来到乾盛三十年,这一年我的两位兄长发生冲突,竟在父皇御极三十年大庆前,各自因爆出丑事而被父皇下旨申饬。

    转眼三年过去,杨娘娘病倒而后去世了。

    杨娘娘原本是贵妃,可因为后宫的一些事端,她被降到了妃位,一直到她死都是如此。

    虽然杨娘娘并不受宠,可她的去世还是让父亲郁郁寡欢,即使他已被世人尊为神明。

    我猜测,他老人家是感于生死之事。

    之后,父皇恢复了杨娘娘的贵妃尊位,并重重赏赐了二哥。

    再之后,父亲还把贾三娘娘放出了冷宫,听巧儿说这是他的三姑姑,闺名是叫探春。

    对这位贾三娘娘我有些了解,直到她是当年犯了错,被母亲废黜然后打入冷宫。

    而今父皇将她放出,我以为母亲会生气,但事实是母亲平和的接受了一切,且亲下懿旨给贾三娘娘修缮寝宫。

    说起来,母亲和贾三娘娘是表姐妹,年少时也曾是知心好友。

    这里我要澄清一下,我有贾二娘娘、贾三娘娘和贾四娘娘,唯独却没有贾大娘娘。

    如果非要说清楚,贾大娘娘其实是有的,只不过她是我的四伯母,虽然她和父亲的关系也不清不楚。

    贾大娘娘没和她儿子住,打我记事起她就在上林苑修道,和她一起的还有位妙玉法师。

    但我听过一些传言,说我十五弟不是张娘娘所出,其生母或许是这位妙玉法师。

    乾盛三十五年,林娘娘的身体也开始不好,我从父亲脸上看到了恐惧。

    从这时起,父亲对朝政和军务热情消退了许多,已经开始给我安排一些差事,我成了事实上的帝国储君。

    乾盛四十年正月,四哥六哥因拜祭爷爷不够恭敬,再度被父皇下旨申饬。

    同年五月,我被立为皇太子,彼时我已三十二岁,孩子也有七八个了。

    大哥早逝,老四、老六坏了名声,其实是太子唯一人选。

    这之后,父皇把朝政庶务基本交给了我,按他的话说我成了常务副皇帝。

    然而只等了五年,父皇以年事过高为由,彻底退出了这场参与了五十多年的权力游戏。

    乾盛四十五年九月初一,父皇正式逊位,把江山交到了我的手里。

    在四十五年前的同一天,也就是正统二十年的九月初一,他也是在奉天殿登基为帝。

    四十多年励精图治,他完成了远超过往帝王的伟业,他是我一生都崇敬的老头儿。

    父皇退位为太上皇,母后随之被尊为皇太后

    他们二老没住在皇城,而是在搬去了扬州行宫,同时带走了所有的后妃。

    按母亲的说法,父皇是厌倦了皇城禁中,这个壮丽而威严的地方,困了父亲四十多年。

    但我却知道,父皇是因为年纪大了,在皇宫总想起过去的一些事,那是他很不愉快的记忆,所以他想要逃离这里。

    我与母亲的想法谁对谁错,这件事没有确切答案,当然他本身不重要。

    父皇他们搬去了行宫,他就跟普通老翁一一样,和母亲还有各位娘娘们,在行宫过上了闲逸的生活。

    至于我,则成了大明第十七代皇帝,代替父亲成了东方世界的主人。

    彼时蒸汽机,火车,水泥,织布机……各种新东西百花齐放。

    而大明的军队,往北已经打穿了罗刹,往南统治了南洋诸国及岛屿,往西越过了波斯埃及,往东正探寻岛屿向新大陆挺进……

    而我,即便已做了皇帝,却仍记得幼时誓言。

    横刀印第安,饮马大西洋,兴汉!

    【各位,推荐作者新书:《红楼从锦衣卫开始》,来看不一样的传奇经历。】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