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黛玉-无案牍劳形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进书架 下一页 回目录
    黛玉-无案牍劳形 (第2/3页)

   也是在这一天,我第一次见到了十三爷,但当时他给我印象很差,就是个不知不扣的莽夫,甚至可以说是混账。

    当时所有人都在厅外拜见,之后他依次召见了宝玉和珍大哥,然后他又以太子的名义,把我也召了厅内问话。

    那是我们第一次见面,当时他全说了些没用的废话,让我心里只觉得烦人。

    可要命的事情来了,他竟当众赐予了我一枚香囊,这可让我大感意外且震惊。

    虽然他说得冠冕堂皇,但男女之间送出香囊,却仍然显得很不合时宜。

    我虽心中甚为排斥,可他毕竟是皇家嫡嗣,我没有拒绝他的权力,所以我只能叩谢他的恩典。

    之后我才知道,这香囊乃是宝姐姐给他做的,他没戴两天就转赠给了我,这确实可以说是混账之举。

    之后的日子平稳了许多,可以一提的是元春姐姐被册封为太子妃,当时宁荣二府可谓是鲜花着锦。

    但我却隐隐觉得,他们似乎高兴得太早了,只不过这些话我只能藏在心里。

    转眼又是几个月过去,京城里再度发生了一件大事,既襄王受封然后要选王妃。

    宝姐姐要去参选,这是我万万没想到的事,毕竟她年少失怙按理说不该去,所以我很佩服她的勇气。

    之后因她参选而退出坤宁宫,我因是忠臣之女而被皇后选入宫中,接替了宝姐姐陪在公主身边侍读。

    因有皇后娘娘应允,所以宝姐姐过了初选和复选,来到了最关键的终选。

    在正统十一年四月十五,这一天之所见所闻,是我永远都忘不了的一天。

    襄王妃的终选就在这一天,我和湘云跟在公主身边,亲眼见证了王妃角逐的过程。

    当时所有人也包括我,甚至连宝姐姐自己都以为,王妃注定会是那位杨姑娘,可接下来发生的事超出了所有人预料。

    那位十三爷,竟强行将如意塞到了宝姐姐手中,即便陛下拂袖而去也未更改,当真是冒天下之大不韪。

    我知道他倾心于宝姐姐,可却没想到这份情谊,在他心里竟是如此之重,乃至于可以无视规则。

    敢为天下先、虽千万人吾往矣……

    当时我心里冒出了这些话,对这位十三爷好感顿生,只觉得这是天下第一伟丈夫真豪杰。

    甚至于当时,我还悄悄拿宝玉对比,顿时只觉有萤火皓月之别。

    宝姐姐是命苦的人,但遇上了这样的良人,我觉得她是这世上第一幸运之人。

    也是经过了这次的事端,让我对襄王观感好了许多。

    只不过他们的婚事终究不合体统,之后不出意外引发了轩然大波,好在皇后是位慈爱的母亲,最终帮他俩把事情压了下去。

    然即使如此,他俩的婚事也不顺畅,之后即便完成了婚礼,还是被陛下赶去了上林苑种地。

    后来公主带我们去上林苑看过,当看到宝姐姐一身粗布衣服,作寻常农妇装束时我着实被惊到了。

    平日见她总是光鲜亮丽,如今确是这般贫苦形象,其中的反差确实太大了。

    但是,我从她身上没看到落魄,她的面色依旧红润,即使身着布衣也光彩照人。

    她的生活确实艰苦,甚至连茶水都没得喝,陛下和皇后娘娘莅临,她也只能端上两碗白开水。

    但陛下和娘娘喝了,我便知道他们夫妻过关了,之后发生的事印证了我的猜想。

    正统十一年的腊月二十五,父亲被陛下召回京城询问盐务,那天父亲壮着胆子恳求陛下,辞去身上巡盐重担。

    最终念及父亲病体难支,陛下准许了他的请求,而我也得了驾跟随父亲出宫去了。

    三年多没见,父亲比以往消瘦了许多,那垂暮之态看得我很心疼。

    之后的日子又安稳下来,父亲被授予了京中闲职,而我则是继续入宫侍读,只是不时可以告假回家看看。

    我是公主侍读、我表姐是太子妃、我好姐妹是王妃,所以我在宫里也过得很好,那些宦官宫女们对我很客气。

    在宫里的日子,他总是一如既往找到坤宁宫来,找我和湘云说些不着边际的话,唯独对自己亲妹妹爱答不理,为此公主还多次跟我抱怨。

    不得不说,他确实很没皮没脸,而我也恰恰也沦陷其中,待到察觉已是情根深种。

    但我确实勇气不够,无法像甄琴那般主动寻爱,所以我跟他走到一起的时间很晚。

    之后他去了西北参战,我的生活里便少了他,然后我自然而然的生出了对他的思念,这是除开父亲唯一让我有此感觉的人。

    我日日关注着战报,得知他打下一个又一个胜仗,我心里是既高兴又担心,生怕他在战场上受了伤。

    好在他平安归来,这让我欣喜若狂,但我不敢表现得太过。

    他在京城没待多久,然后又到了北方去巡边,我一如既往在京城等他回来,但没过多久父亲病重,我必须要回金陵去尽孝。

    正统十三年六月,我回到了苏州老家,见到了卧病在床的父亲。

    父亲的病比我想象中严重的都,彼时可以说是油尽灯枯,我随时都可能会失去他。

    即使如此,父亲还总是宽慰我,还在为我终身大事考虑。

    父亲看出了我的心意,却对我的未来更为忧虑,但他最终还是没有阻止我。

    一段时间后父亲撒手而去,我在苏州变得举目无亲,甚至连治丧之事都难料理。

    好在宝姐姐早有安排,让薛家大哥帮忙奔走,才让我不至于太过狼狈。

    也是在这段时间,我代替父亲给他认了嗣子林耀,让他传承父亲的香火。

    之后我为父亲守孝,其实也是借此避世,并等待着他的到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