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宝钗-媳妇熬成婆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进书架 下一章 回目录
    宝钗-媳妇熬成婆 (第3/3页)

较自私。

    其实我也问过他,为何独对我如此看重,冒天下之大不韪选我为王妃,可他的回答让我更困惑了。

    之后我们相互扶持,他去种地我在家做饭,就好像真的是普通农户一样,我们两个人都过得很心安。

    也正是这段日子的劳作,让我明白百姓生存之不易,也造就了我日后成为贤后。

    这样的时间过了四个月,我们通过了皇帝的考验,最后我被册封为襄王妃,一跃成为大明最尊贵的女人之一,彼时我才十五岁。

    成为王妃后我事情很多,府里的事务反倒是小头,与宫里娘娘们和各勋府的交际,才是真的让人操心劳形的事。

    府里的钱不太够用,为此我没少到东宫和睿王府打秋风,我保证那时我真想过要还钱,后面不还完全是他的意思。

    可到了后来,他在外征战功劳越来越大,我在京城的日子就更难过了,与元春和陈芷暗中斗得不亦乐乎。

    也不知从何时起,人命在我眼中已如草芥,因此我跟婆婆一样也开始喜欢拜佛念经。

    关于杀人开始我还主动指令,命府中奴才去除掉那些谋害王府的人,到后来我只需暗示自会有人把事办妥。

    而被除掉的人,从最开始的东宫睿王府门人,到后来连朝廷命官都敢杀,其中最有名的当属太子老师高书言。

    锦衣卫和东厂耳目众多,可只要涉及到东宫、睿王府和我们家,就全部都变成了瞎子,但我行事依然格外谨慎。

    到此时,我成了真正合格的王妃,而不只是坐在那个位置上的人。

    再往后他的军功越来越大,京城内外对他的攻讦越来越多,我的日子也变得越来越难熬。

    许多时候,我都独自在京城苦熬,并期盼着他早日回京,来撑起王府的一片天,我实在感觉要撑不住了。

    正统十七年,皇后娘娘病倒了,这次已是药石难救。

    我每天进宫伺候,所以知道她有多虚弱,每天用药吊着有多难熬,可她还是坚持要等着小儿子回京。

    我猜测,或许这时候皇后已知道,日后会是小儿子继承大统,所以必须要见到他交代一些事。

    最终他及时赶回了京,皇后总算是见到了儿子,把该说的话全都交代了。

    之后又过了两个月,皇后娘娘薨逝了,她是一位贤德的皇后,她的崩逝让许多人都很伤心。

    而这其中,最伤心的莫过于陛下,但三个月后发生的惨剧,才是对他真正的重击。

    这一年的中秋节,我们三家提议好好庆贺一番,皇帝同意了我们的请求,决定在西苑举行家宴。

    皇帝陛下不会知道,我们三家都动了杀心,欲在宴会上除对方而后快。

    最终,我们家赢了,太子和睿王失势。

    之后的事就简单了,我们终于过上了安生日子。

    正统十八年,他成为了太子,而我成了太子妃,这一年我二十三岁。

    之后他要东巡,我也跟着一道去了,在时隔八年后回到了自己出生的地方。

    儿时记忆历历在目,而我已居于九天之上,成为了内外命妇第一人。

    我在与他第一次相见的门外驻足,询问为何当初的竹帘不见,所有人都战战兢兢,但我最终却一笑了之。

    转眼又是两年过去,连受打击的皇帝身体变得很差,最终在正统二十年秋过世。

    当天夜里,他先一步进了宫去,我则安排完府里的事后才进宫。

    从东安门到乾清宫,这条路我走过无数次,但今晚我感受到了不同。

    透过轿帘缝隙我可以看见,我经过的地方勋贵、士兵、侍卫、禁卫,全都跪拜向我行大礼,我眼前看不到一个站着的人。

    也是在这一夜,我头一次坐轿进了东华门,这是帝后才有的待遇,其余人无恩旨不得僭越。

    按理说我还不是皇后,可下面人为了邀宠已在行动。

    又过了几个月,我被正式册封为皇后,开始跟我婆婆一样母仪天下。

    和我初做王妃相似,皇后的事情更是多得多,处理的事务牵扯也越来越大。

    内廷的开支用度,内外命妇赏罚升黜,全都得我用心把关,可最开始还是会出纰漏。

    这时我明白,自己比起婆婆还多有不足,管理好内宫和内外命妇们,确实是很耗精力的事。

    然而真正的麻烦还在后面!

    我的麻烦来自于儿子们,到乾盛元年我已有三个儿子,小的时候他们还算相亲相爱,可大了一些后情况就不同了。

    这兄弟三人,为了些小事就要争执,每天弄得鸡飞狗跳,任我聪明睿智却也管不过来。

    他们是我儿子不假,却也是这大明的嫡皇子,打他们主意的人太多了,我又怎么可能管得过来。

    其实我很想生个女儿,如此也有个贴心的人,乾盛七年七月我又怀上。

    然而乾盛八年五月,我却再度诞下一个儿子,这让我多少有些失望,可看着小家伙的笑容,我还是觉得非常爱他。

    因其行序第九,他说九乃数之极,于是就给老九起名朱慕极。

    我虽觉得这名很不妥,可最终还是答应了下来,因为这确实是个很好的名字。

    之后,我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了协调儿子关系上,桢儿、梴儿、栋儿三兄弟,最终还是走向了反目,各自有一股势力在角逐。

    我知道这是他放任的结果,他也存着和先帝一样的想法,把争斗约束在嫡子之内。

    我跟他时有争执,但还是什么都改变不了。

    这时我才发现,多年苦斗最终的结果,似乎活成了我婆婆一样的人生。

    好在,我有始终深爱的丈夫,且他也一直对我情深义重。

    好在,我的小儿子很听话,虽然他确实顽劣了些。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