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951【垂危】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进书架 下一章 回目录
    951【垂危】 (第3/3页)

号同样扛不起这份重担。

    从始至终,宁太后和两位宰相都没有表态。

    “陛下,臣有本奏!”

    一片纷扰之中,李景达洪亮的嗓音骤然出现。

    宁太后颔首道:“讲来。”

    李景达正色道:“陛下,景帝虽死,景军仍有数十万兵马,若是让他们挺过这道难关,将来依旧会是我朝的强敌。唯有趁着眼下他们最虚弱的时刻,以决然之势收复江北失地,重振我朝民心。只要能将景军赶回泾河以北,我朝再休养生息积蓄实力,将来定能灭景以平天下!陛下,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宁太后缓缓道:“李卿之言,哀家亦知,然而方才你已听到高卿家所奏,现在朝廷入不敷出处境艰难,几乎经不起半点风浪,如之奈何?”

    李景达躬身一礼,坚决地说道:“陛下,臣累受皇恩无以为报,值此国朝艰难之际,臣家中尚有浮财些许,田庄若干,臣愿折成银两献于朝廷以作——”

    群臣遽然变色。

    “南浔侯!”

    薛南亭一声喝断李景达的话,看着这位年过五旬的军务大臣,他不禁钦佩又头疼。

    杀家纾难固然是极其可贵的品德,但是这样一来李景达置满朝文武于何地?

    他若捐出身家支持朝廷,其他人难道视若无睹?

    这句话要是传出去,李景达以及他身后的宁化李氏必然会立刻成为众矢之的,他不为自己考虑,总得为李家几百口人想一想吧?

    再者,朝廷逼迫文武百官破家舍业充作军资,宁太后和年幼的天子岂不是要被天下人戳脊梁骨?

    问题需要解决,但不是用这种决绝的手段。

    薛南亭放缓语气道:“南浔侯,兹事体大,再做商议,不必急在这片刻之间。”

    李景达咂了咂嘴,虽然他看不惯孔映冬之流的文臣,对薛南亭这位呕心沥血二十年的宰相还是很尊重,因此老老实实地退了回去。

    便在此时,御座上传来宁太后温和却有力量的声音。

    “关于银匮一事及边军下一步计划,列位卿家限三日内各上一折阐明对策。”

    “今日朝会暂且到此,薛相、许相请留对。”

    ……

    南城,魏国公府。

    自从两天前江北大捷的消息在京城传开,城内各处洋溢着喜庆气氛,宛如年节提前到来,甚至比年节更隆重。

    然而这座盛名在外的国公府内,仆人们脸上的悲戚挥之不去。

    那位为大齐付出一生的魏国公大略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即便宫里十分关注他的身体状况,送来各种名药,甚至还有两名太医住在府上,却无法改变生老病死这些人间至理。

    内宅正房的卧室内,赋闲在家的厉良玉站在床边,尽量缓慢清晰地讲述着京中的动静。

    良久过后,床上响起一个非常虚弱的声音。

    “你去一趟宫里,就说老臣残躯无力,不良于行,请太后娘娘、皇帝陛下并两位宰相,屈尊……屈尊纡贵,来一趟寒舍。”

    “是,父亲。”

    厉良玉双膝跪地,叩首领命。

    再起身时,他已然满面沉痛,泪流不止。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