诈尸·关于创作反思的杂谈·恒纪元预告(4月22日) (第2/3页)
思结尾、构思一些人物的画面,尝试搭住后面的剧情骨架。同时也反思自己前面的许多创作,不免有脸红尴尬之处。
可能很多作者都会有这么一个体验,就是感觉到自己渐渐离开了凭本能写作的阶段,忽然能够开始审视自己的写作了。
记得以前我在感言里写,第一卷写完之后如履薄冰,因为我根本不知道自己怎么走算“正确”,十一二万字时我才上第一个推荐,一共二三百人追读,到了二十万,这个数字忽然成了好几千,好多人忽然开始夸,我也不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茫茫然地写,成绩一路走高,那时候我就意识到,我肯定某一刻要踏空了。
不知道读者为什么而来,当然也就不知道大家会因何而离开。
所谓凭本能写作,就是努力把自己感觉激动的东西呈现出来,至于这个东西要有多少篇幅才能写出来,没经验;这段剧情适不适合在现有读者期待下写,不知道;它的意义和作用是什么,和整本书最后的主题勾连又在哪里,你也别问。
反正就是写。
所以后来我挺感性的想,《食仙主》是我写给自己的一个美梦,我写越沐舟这样硬骨头的男人,写明绮天这样完美的女性,写祝高阳这样光明的友情,因为我真的很喜欢他们,写他们的时候我就幸福地笑,而非出于对整体创作的思考,我也没有这个认知。
现在也挺后悔当时没有认真取书名,急于投稿,我寻思《诡秘之主》这么火,我也得“主”一下,而且“食”还挺有陌生感的。(
我这么说,是因为我现在确实具备一定的经验和自觉了。商业上,我开始理解到自己写作的剧情和成绩之间的勾连,我在第三卷开始时就推测,如果这么写,成绩应该会往上走,然后果然增长了,写皇宫之前我想,啊,这段剧情成绩表现上要比较疲软了,后来也果然如此;写作本身上,我开始能够去思考整本书的形成了,从最深层的表达,到稍表一层的象征,再到剧情层面的架构,什么是一条或者两条贯穿到结尾的线,如此慢慢把散落的人物和剧情收敛起来。
小明小越、小祝、小李大李……我出于喜爱写出这些人物,当他们嬉笑怒骂地出现在这个世界之后,我的喜爱已经得到满足,为什么我说写日常我写得很舒适,因为那也是我享受这些人物的过程。
但当我开始能够审视自己的创作之后,就鲜明地意识到,对自己喜爱的满足不是终点,或者说,如果终点就在这里,那书大概率要太监了。
人物形象如果在原地不肯动,作者也沉浸在它带来的幸福感里,舍不得、或者不知道该怎样让它动,那书确实就写不下去了。
比较令我欣慰的是,我觉得它们还是很可以动的,大家之间还可以迸发出更激烈的火花,在故事的变奏中这些令人喜爱的人物还可以更紧密地互相连接,还有很多令人兴奋的关系没有写到。
食仙主到现在总的来说,还是显得很散的,剧情和剧情之间没有太坚固的勾连,更像一个个小篇章,也难说有一条主线,后面我会尽量把整个后半部分当做一个整体去写,我不希望人家说这书写得很飘很散,我还是希望把结构写得扎实一些。
当然这就涉及到一个市场的问题,我同样意识到了,从读者追读体验出发和从全书整体出发去构思剧情,是两条泾渭分明的路,我目前写得还不多,也许我写完这一本之后,大概能得到一些经验,不过目前这个问题我还没有思路,还在尝试的路上。
因为写作之后很久没有看书,这些天重新看了一些,也有几本很成功的网文,阅读体验真的很棒,所以也验证了我的一个想法:一直以来我觉得,我总是更新疲软,情节拖沓,是我能力和写作习惯的问题,也常常因此自耗,但其实,这是我情节结构的问题。
我总是下意识去选择人物更多的、更复杂的结构,在连载下当然心力就支撑不住,其实想想,在这本书的初期,也就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