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番外4 曹彰远遁阿富汗 (第2/3页)
士兵们远离家乡,也会产生恐惧心理。哪怕不怕打仗,哪怕知道己方的武器装备相比于胡人有明显优势,但很多人会觉得不知道为何而战,会迷茫,思乡。
除了对未知的恐惧和思乡以外,第二个导致曹彰势力遭到极大内耗的主要原因,就是路线上的分歧。因为再往西打,究竟走哪条路,曹彰内部也无法统一意见,他自己也不知道何去何从,他对当地的地理太不熟悉了。
后世稍微了解一点新江地理的看官都知道,从疆地再往西,主要有两条路,哪怕追溯到汉朝,丝绸之路也是分为南路和北路的。
北路就是相当于后世从北疆伊利到哈萨克的阿拉木图那条路,沿着巴尔喀什湖南岸那片草原。
这条路的好处是相对湿润,草原多一些,当地已经能受到大西洋-地中海-黑海的暖湿气流影响,暖湿气流撞到天山山脉后就形成雨水,所以后世新江的赛里木湖还有个噱头名字叫“大西洋的最后一滴眼泪”。
但这条路的坏处也比较明显,就是过了巴尔喀什湖后再往西,会比较荒芜,当时的哈萨克大草原上没什么文明存在。
另一条南路,就是后世从新江经过后世阿富汗的瓦罕走廊,进入阿富汗腹地,然后再西进。这条路的坏处在于瓦罕走廊的山区明显比北路更难走,条件也更艰苦。
但走过瓦罕走廊后,前面就会豁然开朗,进入相对富庶之地。稍稍往北可以进入后世乌兹别克的阿姆河和锡尔河流域,也就是后来蒙古西征时屠戮的名城撒马尔罕周边。往南则可以绕过开布尔山口,进入肥饶的身毒地区(印度)
一言以蔽之,走北线的逃跑潜力比较低,但是前期容易,就算逃到了哈萨克大草原上,一切也就到此为止了,将来刘备如果追过来,曹彰还是无路可逃,最终就死在这儿了。
南线的潜力比较高,但前期难走,要更加先苦后甜,想象空间比较大。
曹彰一开始也不了解当地情况,在拿下龟兹和轮台、疏勒后花了半年多打探消息,才渐渐摸清这些情况。
到了章武五年开春的时候,曹彰就把这个问题摆到了台面上,希望属下跟他一条心,最好是选择走南路,继续西进求生。
曹彰把自己的决定,摊开了跟曹休、徐晃分析道:
“我已打探清楚道路,北线一路都是荒漠、草原,虽然相对易行,但难以藏匿,也无险可守,就算打到天山以西的大湖一带,逐水草而居,最终不过是又成为一个游牧蛮王,没有前途。将来刘备杀来,迟早还是灭亡。
南路虽然一开始艰险,但将来刘备想追击也难,孤派斥候搜索过了,那条翻越山口的道路极为险峻,易守难攻。我们过去的时候,当地还没有强敌,没有人会守。
可我们过去之后,就可以留精兵驻守,学中原的方式设置关卡,苦心经营。将来刘备如若追来,他岂能远隔万里、旷日持久耗费攻坚?到时候,他也就知难而退了。”
曹休和徐晃却不敢苟同,两人各自从不同角度提出了一些反对意见。
曹休率先道:“刘备欲得我曹家人首级之心甚坚,岂会为了一个关卡便放弃?更何况,我军士卒远离家乡已数年,远离数千里,军心涣散极为严重。
便是前两年给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