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4章 送一场风光大葬 (第3/3页)
情况不一样,即便是你叔父去了也没用。你看看这份战报吧。”
方重勇将李晟送来的战报,从镇纸下面抽出来,递给张拯。
杀,杀,还是杀。
张拯越看越是心惊肉跳,这份战报很详细(主要是为了报功,不得不说一一细说),讲述了登州军和一部分禁军在攻克番禺及周边城镇后,所遭遇的僚人部落反攻。
讲他们是如何杀回去,又是如何吓得周边的僚人部落不敢冒头之类的。
动不动就是“斩首数百”“某某镇毁于战火”之类的,令人浮想联翩。
事实上,张九皋当初之所以选择屯守韶关,就是担忧这样的事情。岭南被称为蛮荒之地,那只是针对汉人来说的!实际上岭南的人口自古就不少!而大唐对于这里,也是采取了分而治之的羁縻政策,没有实控。
只有广州番禺等靠海的少数大城,建立起了像样子的官府机构和市集。番禺也是因为海贸而兴起,周边土地产出有限。
这些情况其实张九皋已经预感到了,张拯来汴州之前就有嘱托要“量力而行”,这位垂垂老矣的旧时代官僚,对此实际上并不报什么希望。当然了,汴州朝廷还是比较给力的,并不是什么也没做,至少把番禺和周边地方攻下来了。
有没有能力,和有没有意愿,是两回事。
“这样吧,本官修书一封,你带回韶关交给你叔父再说。此事要从长计议,目前局势并不安稳。”
方重勇微笑说道。
他的态度很好,说话也很和气,然而却是一步都不让,压根就不提将番禺城让给张九皋的事情。
不管怎么说,至少番禺现在在汴州朝廷之手,而不是在僚人手里。
张拯不得不自我安慰了一番,无奈接受了这个结果。
“如此,那就劳烦官家了,下官感激不尽。”
张拯对方重勇叉手行礼说道,他虽然想尽量表现得高兴一些,但脸上落寞的表情却又怎么都掩盖不住。
张拯比方重勇年长一些,不过说到历练,却远远不如对方。今日见面,被方重勇压制得死死的,一句反驳的话都说不出来。
形势比人强,不外如是。
张拯走后,方重勇再次看向墙上挂着的那张大地图,其中凉州城的图案,就是那个如长翅膀的飞鸟一般的形状,被朱笔圈了出来。
看起来格外刺眼。
方重勇拿出一块抹布,在桌案上某个装着“涂改液”的盒子里蘸了一下,轻轻的拂过那个红圈,随即便将红圈擦去了。这种擦除油墨的玩意,早就被唐代的先人发明出来了,十分好用,几乎是官府里面的必备之物。
“达扎路恭,你准备好了吗?我的皇冠,还差你的这颗头颅,才能戴上。”
他手里把玩着银枪效节军的鱼符,黄金的质地,拿在手中沉甸甸的。
平心而论,方重勇跟达扎路恭是没有私仇的,甚至可以说互相欣赏。可是,人生就是这样,出身和个人选择,往往决定了今后的道路。
他只能送达扎路恭一场风光大葬,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抱负。
大聪明小心翼翼,蹑手蹑脚的推门而入,手里拿着一封信。他看到方重勇看着墙上挂着的地图发呆,在一旁安静的等候着。
“说吧,什么事。”
方重勇头也不回的询问道。
“官家,车光倩来信,他已经带兵抵达渭州,与王难得合兵一处。据斥候探查,吐蕃人在凉州部署重兵,鄯州似乎守备空虚。
大军应该如何应对,请官家定夺。”
说完,大聪明又将车光倩写来的信念了一遍。简单来说,就是吐蕃人似乎放弃了河湟谷地的防守,将兵力集中于凉州,并收缩了防线。
处处加强就是处处削弱,用兵之法,在于虚实结合,集中兵力打歼灭战。
达扎路恭显然精于此道,将不必要守的地方让了出来,为的就是和汴州军决战!
“你替本官给车光倩写封信,就说中军即刻出征,让他和王难得按兵不动,等着本官来收拾达扎路恭!”
方重勇冷哼一声说道,霸气外露!
便宜义兄,就让我亲手砍下你的狗头吧。
他在心中默念了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