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770章 一刻不得安闲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进书架 下一页 回目录
最新网址:m.4xiaoshuo.org
    第770章 一刻不得安闲 (第1/3页)

    新年匆匆而过,很快随着春暖花开冰雪消融,汴州的运河渡口也开始热闹了起来。

    或许是因为元气大伤,或许是因为粮秣青黄不接,又或者是别的什么谋划,反正吐蕃人在河西很是安静,甚至已经解除了对沙州城的封锁。

    只留下足够的游骑时刻在沙州各城巡视外,不让城内的人运粮。

    简单来说,就是吐蕃人的后勤出现了一些麻烦,导致他们收缩了防线固守,等待下一次机会。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天下太平。

    事实上,大唐因为四分五裂,军队内调。这些年边疆诸多臣属小邦都在蠢蠢欲动。

    正值三月春耕的时候,位于大唐西南边陲的南诏悍然入侵西川,岭南等地,他们的军队当中,甚至还有不少吐蕃人!

    剑南节度使严武,带兵主动出击,以攻代守,在清溪关(峨眉山以西不远)大破南诏军,暂时解了西川之危。

    但此时西川所面临的战略环境十分不利,成都府以西大山深处,尽为吐蕃所得。吐蕃国内,并不是所有人都和达扎路恭一个想法,想从河西进军关中的。

    吐蕃国内还有一股“南进派”,因为所在部落靠近西川,所以他们的扩张目标并不是隔着十万八千里的河西走廊,而是近在咫尺的成都府。

    吐蕃似乎派出了使者,约定和南诏共同出兵。

    在击退南诏军后,严武深感西川危如累卵,若无后援,失陷不过迟早而已。

    于是严武让自己的好友杜甫,带着亲笔信,前往汴州,向朝廷“上表”。

    即承认汴州朝廷的正统性,承认当今天子的合法性,承认方清作为权臣的存在事实,并请求在汴州设立进奏院,以“管理”藩镇事务。

    至于实质上要不要归顺,那都是后话,可以慢慢谈。

    严武此举当然是为了自保,既是给成都平原本地人看的,也是给周边虎视眈眈的吐蕃、南诏看的。

    无论他是不是真的归顺,至少在名义上,他和麾下的剑南军,还是大唐的藩镇,接受大唐的节制,无论办什么事情,对外都会有一个说法。

    那么在成都府本地人看来,在吐蕃人和南诏人看来,他们想要做什么,就得想想汴州朝廷下辖数十个州,这样一个庞然大物,会有什么反应了。

    所谓是非关乎实力,公道不在人心。那些失败者们,已经倒下的人,就无人关注他们的利益。

    如基哥、如李琩、李璘、李琬这些走马灯一般的皇子,都是如此。

    盘踞于成都的严武,实质上控制西川的剑南军,丝毫没有为“旧大唐”伸冤的意思,很是丝滑的就接受了现在的汴州朝廷。

    反正,皇帝是姓李的,是基哥的孙子,有这块遮羞布就够了,其他的不重要。

    杜甫从夔州那边,顺着长江来到扬州,又从扬州沿着运河抵达汴州,这一路的心情,堪比是“轻舟已过万重山”。

    除了惆怅感怀外,没有一丝紧张。

    汴州那边,有一大堆老熟人,杜甫心中是一点都不慌张的。他的好友元结,甚至已经做到了汴州的京兆尹。

    他有什么好担心的呢,大唐是一个人情社会呀!

    果不其然,杜甫刚刚到汴州,下船的时候就忍不住给收商税的税吏报了一下来历,结果马上就有人引着他来到……郭桥。

    然后杜甫就当做是吐蕃间谍,被关进善缘山庄里面了。

    直到最后一刻杜甫才明白自己被骗,被善缘山庄内狱卒带走的时候都是一脸懵逼,不明白发生了什么。

    不过好在两个时辰之后,天都还没黑,方重勇就带着元结来接他了。见杜甫没受什么虐待,方重勇松了口气。

    他对杜甫叉手行礼道:“子美兄别来无恙,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去汴梁城状元楼雅间一叙。”

    一旁的元结憋住笑,面色拧到一起,看起来十分怪异。

    杜甫自然是不会反对这个提议,他都不知道善缘山庄是干什么的,就被抓进来了,不过好在没有人给他“上手段”,要不然乐子就大了。

    毕竟,杜甫之行是奉严武之命秘密进行的,外界都不知道这件事。

    三人回到汴梁城内,在状元楼找了个雅间坐定,点了一壶茶。

    方重勇这才看着杜甫询问道:“此前剑南节度使发檄文,说要守卫西川,并提出在汴州落实进奏院之事。子美兄此来汴州,可是为了此事?”

    “回官家,确实如此,杜某在严武幕府内担任长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4xiaoshuo.org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