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704章 两难自解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进书架 下一页 回目录
    第704章 两难自解 (第2/3页)

史思明虽已伏诛,但其残余势力仍在幽州一带活动。本官已经派人暗中监视,若是幽州派人来汴州议和,立即禀报。”

    严庄点头:“下官明白。河北之事,下官已安排妥当,马上便会招抚流民返乡。史朝清虽表面归顺,但其心难测,还请官家多加留意。”

    方重勇面色平静地点点头,挥了挥手:“去吧,早些歇息。明日还有许多事要处理,当真是一刻也停不下来啊!”

    严庄躬身退出书房后,方重勇独自站在窗前,望着远处的灯火,心中思绪万千。

    方重勇知道,河北的治理只是开始,未来的路还很长。

    但他相信,只要步步为营,终有一日,天下将归于太平。只是到了那一天,他应该如何面对呢?

    ……

    幽州城,史思明昔日的“皇宫”大殿内,灯火昏暗,映照出殿内一片压抑的气氛。

    史思明嫡子史朝清坐在殿中的龙椅上,神情恍惚,手中握着一封来自汴州的劝降书,指尖微微颤抖。

    他的母亲辛夫人坐在一旁,面色苍白,眼中满是忧虑。

    老实说,史朝清并未做好“接班”的准备,虽然他和其母辛夫人都知道,这位置迟早都是自己来坐,可是事态的发展,却又总是出乎意料。

    “清儿,汴州那边……怎么说?”

    辛夫人低声问道,声音中带着一丝颤抖。

    如果以女人的视角来看,辛夫人是幸福的。

    即便史思明并不是什么好人,但对她,对史朝清,那是真的不错。

    坏人,很多时候并不一定是坏男人。

    史朝清抬起头,勉强挤出一丝笑容:“母亲,汴州朝廷让我们归顺,说是可以保留我的爵位和封地。”

    辛夫人闻言,眼中闪过一丝希望,但很快又被担忧取代:“那……你父亲的事,他们怎么说?”

    史朝清沉默片刻,低声道:“父亲的事,他们只字未提。”

    如今的局面,对一个十多岁的少年来说,还是太勉强了些。

    史朝清哪里有什么主意啊!

    辛夫人叹了口气,眼中泛起泪光:“你父亲一生征战,最后却落得如此下场……清儿,我们该怎么办?”

    她心中不甘,只是一个妇道人家,说了也不算,什么也做不了。

    史朝清握紧拳头,心中满是纠结。

    他知道,实际上幽州如今已是孤城一座,汴州朝廷的大军随时可能兵临城下。

    若不投降,只怕城破之日,便是他们母子丧命之时。

    可若是投降,他又如何对得起父亲的在天之灵?

    就在这时,殿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史朝清的舅舅辛雄和辛俊,二人联袂大步走进殿内,脸上都带着凝重之色。如今,辛家人就是史朝清唯一的依靠,其他人都不可信!

    “朝清,汴州的劝降书,你可看了?”辛雄沉声问道,语气中带着一丝急切。

    汴州军即将兵临城下的事情,在幽州“某些人”中已经不是什么秘密,甚至可以说城内暗流涌动,随时都有可能爆发变乱。

    史朝清点点头,叹了口气,将手中的书信递给辛雄问道:“舅舅,您怎么看?”

    辛雄接过书信,快速浏览了一遍,随即抬起头,目光坚定:“朝清,如今形势已不容我们犹豫。汴州朝廷兵强马壮,河北各州县已纷纷归顺,我们若再顽抗,只怕会步你父亲的后尘。”

    然而史朝清的二舅辛俊闻言,却是眉头紧皱,立即反驳道:“大哥,此言差矣!我们辛氏一族在幽州经营多年,根基深厚,岂能轻易投降?汴州朝廷虽强,但我们若能联合契丹和奚人,未必没有一战之力!”

    辛俊所言一点也不夸张。史思明能在幽州站稳脚跟,全靠辛氏在幽州的关系网,史思明对辛氏好,未尝没有看重妻家势力的缘由。

    辛雄冷笑一声,语气中带着讥讽:

    “二弟,你莫要再痴心妄想了!

    契丹和奚人不过是墙头草,如今汴州朝廷势大,他们怎会为了我们与朝廷为敌?

    更何况,史思明已死,我们还有什么筹码与他们谈判?

    方清为人如何不好说,但打仗的本事不是吹出来的!

    你要战好说,你带兵自去,某是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