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八章 巡狩各地(四) (第2/3页)
都将是入不敷出。欧阳轩的治理思路是求稳,即除了必要的教育和医疗投入外,主要是通过军事据点和商队让漠北局势稳定,让其不再成为威胁汉地的策源地,并维持其通往西域和鲜卑利亚的道路畅通。蒙元政权迁往西方之后,漠北只剩下了数万牧民。留下的牧民以老弱病残居多,只需通过正常贸易便能满足其吃得饱穿得暖的需求,再辅以少量的巡逻骑兵,便可以控制这片广袤的苦寒之地。
帝国对河西走廊和河湟谷地的治理思路,与漠南一样,虽然这里的人口并没有西迁,民族成分也更复杂。唯有的区别在于欧阳轩的提议:帝国将在这里建立了数个大型军马场。这里四季分明,气侯凉爽,充沛的雪山融水滋养了大片优质草场,盛产仅次于西域汗血宝马的青海骢。按照欧阳轩的计划,这些军马场建成后,不仅每年提供十万匹优良战马,还将成为种马的选种育种基地,培育出骑乘马、挽马和负重运输马等专用马种。
在河湟谷地欧阳轩停留了半年时间。他留下来并不是剿匪,也不是推进政权建设,而是因为等侯逻些城来人。吐蕃灭亡之后,蕃区四分五裂,各部落陷入相互争斗之中。这种混乱局面在蒙元政权崛起,逻些宗教领袖八思巴成为蒙古国师之后,并凭借着宗教影响蕃区各部事务,有了一定的好转。仁泽便是在逻些宗教势力的暗中支持下毒死了泽郎,并试图控制康定。董虎光复河湟谷地之后,派了一支以蕃人和吐谷浑人为先导的精锐骑兵进军逻些城,击杀了仁泽及其背后主使,为泽郎报了仇。欧阳轩到达西宁州后,又命人通知蕃区各个教派的宗教领袖前来。
欧阳轩深知,蕃区宗教势力根深蒂固,即便吐蕃一代雄主松赞干布也只能勉强压制。在八思巴成为蒙古的国师之后,蕃区宗教领袖对西北的诸游牧民族也有了极大的影响力。欧阳轩让他们前来并不是讨论宗教政策——信仰自由是帝国国策,而是立规距。欧阳轩的规距也十分简单:神权和政权分开,宗教不得干涉世俗事务;黄教、红教、花教等教派都会被帝国官方承认,并无高低贵践之分;各教派领袖的更迭需经帝国中央政府批准,未经册封不得继位;寺庙和僧侣的数量受到控制,未经批准不得擅自增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