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七章 巡狩各地(三) (第2/3页)
团骑兵追击下或降或死。不到半月时间,伪汉政权占据的州县尽皆被光复。将刘谷这股最大的反叛势力消灭之后,欧阳轩便将平叛任务交给南下的两个骑兵团,自己则率众前往辽东。第一军和海军陆战军的骑兵有了充足的马匹后,携带的火炮和弹药数量显著增加,更能进行长途奔袭。反叛势力不管是固守坞堡还是逃跑,皆难逃败亡身死的命运。
虽然帝国迁了数万汉民前往辽东,但这片白山黑水的大地上仍然是女真、肃慎、契丹等游牧民族占据主导地位。这些民族在中原王朝强大时会以册封、贸易等方式被羁縻在朝贡体系内,在中原王朝衰落时往往南下劫掠,甚至会鸠占鹊巢。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除了游牧民族剽悍的习性,也因为渔猎经济的脆弱性。辽东虽然比鲜卑利亚气侯好上许多,却也十分苦寒,特别是冬日仍十分难熬。一旦遭遇灾害天气,活不下去的这些牧民渔民猎人便会铤而走险。
欧阳轩对辽东等女真故地的治理手段只有三个:文化、经济和人口。文化便是广建孔子学校,推广基础教育和医疗,让诸民族对帝国更加归心,慢慢实现语同文、车同轨。经济手段则分为贸易、农技推广两个部分。苦寒之地生产力落后,如果能够通过贸易这种和平手段,获得低成本的铁、盐、糖、棉等生活必需品,没有人愿意想从事**险的杀戮抢劫。农技推广的重点在于土豆、玉米等高产粮食的种植。辽东只要种植出了大量的粮食,又能获得便宜的棉布,让百姓吃饱穿暖,便会有更多人从汉地迁来。这里肥沃的黑土地,在辛勤的耕作下,将会成为帝国的粮仓。
在辽东之时,欧阳轩接到了余柱从扬州传来的急报,内容涉及高丽及倭国事务。阿术率蒙元骑兵劫掠让高丽元气大伤,加上私掠船队在沿海滋扰,让高丽国困民穷,百姓民不聊生,朝野上下民怨沸腾,矛头直指高丽王室特别是蒙古元成公主及其诞下的太子。高丽国王王谌见蒙元政权大势已去,索性废掉元成公主及其太子,将两人送回漠北。与蒙元切割只是稍平息了朝野的怒火,世人皆言该向中华帝国称臣。只不过面对高丽自请为藩属国的哀告,扬州方面并没有同意。面对日益汹涌的民意,王谌明白如果再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