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五章 巡狩各地(一) (第3/3页)
下属的炮兵也实现了骡马化。毫不夸张地说,这支二千五百人的团战力相当于轻型步兵师的战力。如果正面决战,二三万蒙古骑兵也无法突破其防线。
欧阳轩不想将视察活动搞成花里胡哨的巡狩,更不愿劳师动众。在他看来,只要一个营随行便足够了,无奈李爽、余柱等人不肯。唐顺更是振振有词,声称总参警卫团承担的不仅是保卫任务,更是彰显帝国的军威。帝国境内虽仍有匪患,但皆是鸡鸣狗盗之辈,人数最多也不过千余人的规模。即便在边境地区,突遭到蒙元或察合台、窝阔台汗国的突袭,也可以迅速调兵前来支援。夺回了河西走廊和漠南草原之后,霹雳军再无战马匮乏之忧。守卫边境诸军的骑兵皆一人二马,步兵也有了骑乘马,机动性得到了大幅度提升。更何况,在帝国军强大的压力之下,以上三个势力均已将重点转向更遥远的西方,与霹雳军接壤的边境地带只有少量的军队。
按照余柱发给各省的政令,在欧阳轩一行视察过程中,花费粮草钱粮由沿途州县暂为代付,统一由帝国府库支出,地方不得巧立名目进行摊派,更不能组织沿途欢迎或暗示百姓“箪食壶浆以迎王师“,违例者一律重处。为了防止扰民,在出发前欧阳轩又将杨邦宪和警卫团长找来重申军纪。警卫团长正是原“满江红”营长何老二,对于欧阳轩的要求他自然不敢怠慢。每日行军前,何老二皆要派人探路,除了安全因素外,也是防止军队踏践庄稼惊扰百姓。
为了掌握更真实的情况,在出发前杨邦宪都会派人乔妆打扮,到沿途村寨暗访百姓,了解官员施政特别是司法判决情况。司法公正是社会治理的底线,对于帝国长治久安极为重要。到了沿途州县之后,在欧阳轩听取官员汇报的同时,杨邦宪也会派人与当地议员分别谈话,了解当地民生情况与官员执行法律的情况。之所以这样做并不是欧阳轩不相信官员,而是因为不相信人性,而人性总是贪娈的。他相信帝国官员整体是秉公办事,总体是称职的,但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总会有人为了贪赃枉法,或为了政绩欺上瞒下,做面子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