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四章 简朴典礼 (第2/3页)
一圈。新建的帝国大学绿树成荫碧水环绕,教学楼、实验楼、办公楼、宿舍楼、图书楼、实习基地、运动场所一应俱全,能容纳五万人就学。学校共分为孔子学院、理学院、工学院、医学院、农学院、商学院六所学院,今年入学学生人数为一万人。这些学生来自各省和海外领地,还有不少藩属国送来的王族和达官贵人的子弟。所不同的是,各省的学生要经过本省和学校两次遴选考试,合格者可以选择任意学院和专业。海外领地选拔的学生必须是帝国公民,需要经过所在总督区的遴选考试,也只能学习当地所急需的专业,如要调整专业,需经过严格审批程序。藩属国的学生则只能在孔子学院学习,如果要在其它学院学习,需要先成为公民。
欧阳轩清楚,技术的扩散是个不可避免的过程,他所要做的是尽量延缓这一过程,并在此过程中保证帝国的科技霸主地位。他也明白,天才是随机分布的,也会出现在其他国度。随着文明开化的进程,世界各国会不断涌现出创新者和科学异人,帝国需要及时将这两类人纳入麾下,为我所用。故在其力推之下,帝国议会通过了《归化法》,目的是将天下英才尽揽之。归化法的核内容是:对在数学、物理、化学、天文、生物等理工方面有特殊天赋者,大大放宽入籍条件,还可以给其家眷和三代以内直系亲属公民身份,并给其提供免费的房产土地,以供其在本土省份成家立业。
帝国大学的典礼结束之时,时间已到晌午时分。众人匆匆用罢午餐,便前往长江边准备参加典礼的第三个环节。不管是巴蜀、江南还是北方汉地,除少数富裕阶层外大部分人还是日食早晚两餐,并没有午餐。霹雳军不管是普通职员还是高层,也是如此。唐顺之所以安排了午餐,除了今日是开国庆典外,也因随同的还有大量的藩属国使者。能成为出使天朝上国的使者,皆是所在国的达官显贵,他们养尊处优又随着奔波了半日,早已饿得前胸贴后背。唐顺准备的午餐虽然只是些寻常菜蔬和肉食,却也让他们狼吞虎咽。作为主人,帝国一众人员虽然不饿,却也陪着将饭菜吃了个干净。“浪费粮食可耻”,这是欧阳轩等人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