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0章 建文疑云,胡濙病故,地中海纵火犯,大明帝国 (第2/3页)
“您和太宗皇帝很像,都对领土有着极致的贪婪。”
“奈何,太宗皇帝并不知道交趾之妙,是以得到了交趾,没有深耕就放弃了,否则以交趾之粮,足够荡清漠北。”
没错,太宗皇帝多能打仗啊,只是被士绅给骗了。
“老臣也支持您开疆拓土,吉林、交趾之利,老臣都看在眼里的。”
“但希望您要慢,要缓,一点点吞并,汉文化是这个世界上最包容的文化,任何人进来,都会被同化的。”
“不要一直行霸道,杀戮过重,早晚会遭到反噬的。”
“陛下,您过于强大,不敢反噬您,可终有一天,由太子登基,太子是没经过战争的,反噬会在太子朝发生!”
“陛下,您一定要记住,行仁道,将反噬去除,这一代的事情,必须由这一代完成,不能等太子去做,陛下……”
“陛下呀,您一定要记住老臣的忠告啊。”
忽然,胡濙身体开始抽搐,人不行了,却还抓着皇帝的手:“陛下,老臣临死前,还有最后一句忠告,您能、能听、吗?”
“您说!朕听!”朱祁钰眼中悲痛不言自喻。
胡濙临死前,没为家族谋利,一心为国。
他说的对呀,一直杀下去,会让人变成禽兽的,为何忽然没有百年国祚?就是因为杀戮过甚,遭到了反噬。
胡濙看得清楚,他希望皇帝也能看清楚,有朝一日立刻停止杀戮,行仁道,劝人向善。
这是殖民思想。
胡濙看着皇帝,极为困难的说:“太子,不能轻易换了!”
朱祁钰没明白这句话的深意,可再问,胡濙已经说不出话来了。
他让胡长宁等人进来,然后别过身体,不想看他最后一眼了,眼泪却划过面庞。
“传旨,赠胡濙太师,授奉天殿大学士,配享太庙,胡濙入仕六十年,于国有大功,请入文庙!”
胡濙最后一口气断了,脸上露出欣慰之色,他不是欣慰封赏,而是皇帝听进去他的话了。
胡家上下哀鸿遍野,胡长宁哭晕过去了。
朱祁钰摆驾回宫,奉天殿外的国旗降半旗。
“明日辍早朝,天下国旗降半旗,将奉天殿外的国旗降下来,随胡濙入葬,入葬时,朕去扶灵!”
接下来几天,朱祁钰心情都不太好。
胡濙是大明的支柱啊。
这根柱子终于还是倒了,以后的大明,需要他来支撑起来了。
“去请于谦来。”
过一会,于谦入殿行礼,看见皇帝脸色不好:“陛下,您要保重龙体呀,老太师寿终正寝,没什么可悲哀的。”
“邢郡王,朕真怕有一天你也去了。”
“大明的两根支柱就都没了,整个朝堂就得靠朕一个人撑起来了。”
朱祁钰情绪不高:“朕不知道,自己的肩膀,能不能撑起大明来。”
于谦第一次见到如此颓废的皇帝。
“老臣近来身体很好,尚且能为陛下再撑些日子。”于谦安慰他。
“老臣子一个接着一个离朕而去,朕还想领他们泰山封禅呢。”
“可……唉!”
“朕觉得战争不能拖下去了。”
朱祁钰目光坚决:“邢郡王,朕想派你去西边,你来掌军,麾下有范广、王越、寇深、原杰。”
“陛下,西线战场范广打得不错,老臣去了,也不能一口吃个胖子呀。”于谦笑道。
“您觉得王越能接您的班吗?”朱祁钰忽然问。
于谦苦笑:“老臣也是无师自通,能不能行,得去战场上才知道。”
他清楚,皇帝希望大明再出一个帅才,可这事不是人力能够决定的。
“说来说去,战场的根源在于您。”于谦道。
朱祁钰一愣:“朕?”
于谦轻轻点头:“只要您放心敢用,天下将军都是名将,就像范广,若去年您因为一场失利,就夺了他的官位,那么换谁都打不赢这场仗的。”
“您一如既往的相信范广,所以范广打了一场大胜仗回来。”
“您觉得老臣是军神,无非是您过于相信老臣而已。”
“老臣打仗,您从不过问,中枢也从不指手画脚,所以老臣连战连捷。”
这话说得在理。
可朱祁钰却觉得于谦是千古名将,一般人比不上的那种,换了别人未必能这么稳妥的赢。
“陛下,老臣没您想的那么神,老臣也是人,也会犯错,范广、王越、项忠、李瑾、杨信都有帅才,只要您肯用他们,他们就能为您执掌几十万大军的。”
朱祁钰还是摇头:“朕觉得不如你。”
于谦忍俊不禁:“那陈文,就是名将吗?他在云南打得不也有模有样吗?没有谁是什么帅才,只是陛下您信任老臣而已,老臣打了几场胜仗后,被您神化了。”
“让朕想想吧。”
朱祁钰觉得不是,道:“邢郡王,您觉得西北战事,有把握在明年内结束吗?朕要侵吞整个东察合台汗国。”
于谦微微凝眉:“老臣去了,也难以彻底大败准噶尔部。”
他没说满速儿,因为满速儿就七万人,没有粮草,不足为患了。
萨亦德看这架势是想西征,心思不在东方。
“朕还是想派你去,让范广和王越在你手下学习,把杨信、李瑾都派给你,你带一带他们。”
朱祁钰道:“满速儿也是名将之才,若能收服最好,若不能,就送他上路吧。”
于谦深表无奈,你们把我捧得太高了。
“那老臣准备准备就出发。”
于谦竟不想上战场了。
他忽然懂了方瑛,方瑛为何不想上战场,就是怕战败,战败了,一世英名没了。
他于谦百战百胜,也可能滑铁卢。
杨信、李瑾被从驻地调走,去西边建功立业去。
六月份,就传来柳溥病死的噩耗。
真是大明将星陨落的一年,柳溥也没了,赠融国公,其长子嗣侯爵。
在吉林。
景泰二十年,是吉林发展最快的一年。
马文升接手王来之后,加大力度建造,并亲自率兵去压制野人,一边打一边收服,一改王来用的王道,改行霸道。
马文升和杨信配合,吉林拓展得速度极快。
人口也不停往这边移。
截止到景泰二十一年年中,人口突破了八百万,移民人口多来自北直隶、河北、河南、山西,少量山东人,以及各地的罪犯。
大明又从奥斯曼帝国和神圣罗马帝国购买大批奴隶。
每年稳定输入二十万白女、十万东南女,五万印度女进入吉林。
人种、民族、文化在互相碰撞中,形成新的东北文化。
吉林治所哈尔滨,已经成为东北仅次于沈阳的大都市,容纳人口五十万人。
经过十余年建设,哈尔滨也是一座不夜城,沥青路通往吉林各个城市,连通黑龙江。
人口暴增,主要和粮食产粮有直接关系。
吉林一省囊括后世吉林、黑龙江和蒙东,开垦出来的良田面积,顶得上江南三省的总面积。
地大物博,土地富饶。
出产的粮食,足够供应河北、山西、热河三地用的粮食、油料。
关键大米、玉米、地瓜、土豆好吃啊,比江南的米更好吃。
虽然产量远远比不上江南,但耕地面积大呀,多种一块不就完了,往北还有万里荒地呢,都开垦出来,够养活整个大明了。
当然了,那是马文升不知道北面是冻土,冻土是战略资源,几百年内都没用。
农科院还在研制耐寒种子,并想办法提高产量。
马文升贯彻皇帝的理念,把索伦人当亲儿子养,其他各族都是打散了招降。
索伦人也给力,给大明源源不断提供兵卒。
已经开始汉化了。
大明并不严格规定他们只能渔猎,而是给他们一点好生活,不能像鞑清那样欺负人家,毕竟是亲儿子嘛。
马文升现在着急的就是人口。
以吉林的粮食出产能力,最少需要一千五百万人,缺口巨大。
他甚至想颁布释奴令,把奴隶变成人,却遭到中枢驳斥,决不许奴隶释放成人。
倒是运来的女奴增加了,抓紧生孩子得了。
从景泰二十年运来的,都是皮肤雪白,高鼻梁,蓝眼睛的白人,都是神圣罗马帝国的战俘家眷。
大明是女人就要,长相不挑,黑的不要。
大明连续五年,采购女人。
导致欧罗巴各国人饭子遍地都是,专绑女人,使得他们人口失衡,被迫引进黑人了。
大明可不止盯着欧罗巴,除了非洲的,各地的女人都要。
就吉林,细算的话,估计有上百个民族,这些女人都嫁给了汉人,未来会生出一群混血,混血混血再混血,未来什么样就不好说了。
吉林人给的嫁妆多,内地的汉女,也陆续嫁去了东北,进一步融合。
辽宁也有人迁入吉林,和广袤的吉林一比,东北六省辽宁面积最小,耕地自然也不如吉林多,自然愿意迁去吉林了。
在吉林,会看到一群扎辫子的地里干活,肤色也各异,有很多黑哥,在地里老老实实干活。
印度人受不了这地方的严寒,冻死了一群又一群。
不得不用奥斯曼帝国的战俘。
奥斯曼横跨亚欧非,又是个属平头哥的,四处开战,战俘自然是什么肤色都有。
大明一边买人,一边贩卖军火。
奥斯曼管大明叫,地中海纵火犯。
四处出售军火,给钱就卖,导致奥斯曼举世皆敌,原来四周都是小绵羊,被大明供的,都成了大灰狼。
然后大明还买诸多小国的战俘呢,都是奥斯曼人。
全都买走。
刚开始奥斯曼认为大明缺人呢,派来使者出使大明才发现,大明他娘的是把人当奴隶用!
百万奥斯曼人,死在了大明的水道上。
大明建设飞快,截止到景泰二十年,全国水系全部改造完毕,如今已经开始改造灌溉工程了。
新益州的沥青路也修通了,正在往新荆州、新扬州方向修。
死在路上的奴隶,最少有一个亿。
基建狂魔大明,拥有全世界最好的路,最顺畅的水道,最广袤的疆土,还不满足,还在飞速发展。
大明速度奇迹的背后,都离不开全球各族人民的帮助啊。
尤其看见奥斯曼伟大的勇士,竟然在东北像老黄牛一样种地时,使者都崩溃了。
关键他们的勇士,扎着一个很丑陋的辫子,在地里耕耘,见到主人会说一句“喳!”
找到大明,请大明释放俘虏。
大明当然拒绝了,我花钱买来的,凭什么释放啊?
奥斯曼单方面宣布和大明断交。
朱祁钰立刻宣布,赠与奥斯曼邻国,一大批军火,并拒绝出口给奥斯曼一切商品。
大明发布买人令,只要奥斯曼的人。
没到一年,奥斯曼就叫爸爸了。
周围小国,发疯似的去抢奥斯曼的人,卖给大明。
奥斯曼帝国立刻变成了中亚病夫,对本国国民给大明耕种,没有任何意见,还举双手支持,并赠送了大明十万女人,请求和大明修复关系。
朱祁钰就一句话,二十万,黑的不要。
奥斯曼服了。
大明第一次用经济手段,改变世界局势。
凭借强大的军事、经济实力,大明才能稳定给新地,供应女人。
从香港、上海进入大明的奴隶,白女增长到了五十万人,她们一小部分会高价卖给民间百姓当妾,更多的则是送往宁夏、蒙古、吉林、黑龙江四地填充人口。
想纳白女当妾,就移民到边疆,免费送一个。
这都是移民的口号了。
每年移民的口号都在变,为了吸引移民去新地,中枢无所不用。
黑龙江的总人口,达到了三百万。
兀良哈人只有六万人,离开了黑龙江,跑到了蒙古都司游牧,其余人则变成了黑龙江人。
黑龙江也多了两个府,喀尔喀府和察哈尔府。
蒙古都司多出来一个地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