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9章 三年之功,改立太子,攻打东察合台汗国 (第2/3页)
握在葡萄牙手里,现在连去葡萄牙的海图都没有。
掌握海图的人,在大明手里,但怎么问都不招。
梁珤生气之下,把他们全都阉割了,送到宫中伺候。
西夷想走大明去美洲也很难,因为海峡都掌握在大明手里,他们想去,大明就跟着去。
导致这两年,来贸易的人多,西葡两国官方却不来大明,很显然是断交了,来的是走私船。
也不再有美洲商品进入大明了,西葡两国是不走这条路了。
“来了,过来看看。”
朱见深心里咯噔一下,慢慢过来。
“大明和倭国贸易频繁,倭国什么样,你该清楚的。”
“而且,倭民难管。”
“大明在新六省的开拓,倭军是主力军,他们屠杀起来,六亲不认。”
“倭地贫瘠,非王霸之基。”
“朕把倭国分封给伱,想必你也不乐意要,朝臣也会说朕吝啬。”
朱见深赶紧跪在地上,说一切由陛下做主。
“虽是外藩,实则是皇帝。”
“只是你要永远记住,自己是朱家血脉就行。”
“朕这些年对你不好不坏,你心中固然有气,但等你垂垂老矣的时候,便会知道,朕是为你好。”
朱祁钰把他扶起来,然后指着非洲:“你的封地在这。”
朱见深的脸直接就黑了。
这地方的奴隶有很多,卖一分钱都没人要,太黑了,让他去这鬼地方当王?
“朕刚才怎么说的?你是当皇帝去了,不是让你当傻子去了。”
“大明在新六省是怎么做的?你不会做吗?”
朱祁钰没好气道:“这点事还用朕教?”
朱见深神情一喜:“陛下的意思是,允许儿臣往非洲移民?”
“当然了,不是允许,而是强制移民!”
朱祁钰道:“不然让你当黑鬼的皇帝去呀?你不嫌丢人,朕还嫌丢人呢!”
可怎么去呀?
“乘坐宝船去。”
“如今大明的船队,已经翻过了印度,和大食人直接贸易。”
“朕近来才知道,大食已经是过去式了,阿拉伯帝国已经覆灭了,如今执掌贸易的是奥斯曼帝国。”
朱祁钰笑道:“说来这奥斯曼帝国,还和咱们有些关系,是突厥人建立的帝国。”
“你的地盘,朕也想好了,就是在北非,看到了吗?和欧罗巴隔海相望,这块地方,朕都分封给你。”
“当然了,这块地盘还是奥斯曼帝国的,但你不用担心,朕会教他们做人的。”
朱见深神色一喜,若能把非洲全都打下来,从大明移过去千万人口,他就是新王了。
“朕会封你为楚王,那块地方,以后就是你的楚地,你想登基也好,想怎么样都行。”
“但必须记住一点。”
朱祁钰目光凌厉地看着他:“你的根儿在大明,你移走的百姓的根儿也在大明,你们永远是明人!是汉人!”
“若有朝一日,宗主国覆灭,所有诸侯国,务必回来勤王!你去新地后,将此话列为祖训。”
“不管你们谁再当神州的主宰,终究是姓朱的。”
这话把朱见深吓了一跳。
但再琢磨,这是皇帝敲打他,当了皇帝,也要记住宗主国,一旦宗主国要求诸侯国助战,他们就得为宗主国征战。
“陛下的忠告,儿臣永远不会忘记!”朱见深跪伏在地。
朱祁钰把他扶起来:“朕会废了你的太子之位,然后你以楚王的身份,参与朝政,学习朝政运作。”
“然后等待时机,最多十年,朕就让你去当皇上!”
朱见深感激涕零:“儿臣谢陛下隆恩。”
“你虽是朕的侄子,但终究是朕养了你二十余年,朕会妥善安排你的,去吧。”
朱祁钰对朱见深的封地,是深思熟虑的。
朱见深的能力,绝对是极强的。
把他放在欧罗巴的对面,给欧罗巴上眼药,这样就能牵制欧罗巴东进的道路。
最关键的是,朱祁钰不相信自己的儿子,能搞定欧罗巴诸国,也许只有朱见深,才能跟他们掰腕子。
接下来就是改立太子了。
废朱见深太子位,封皇二子朱见淇为太子。
荣封楚王,参与朝政,可就让朝臣措手不及了,难道皇帝不担心楚王造反?
皇帝也明说了,楚王会在海外分邦建国。
但哪里没说。
朝臣猜测,可能是婆罗洲。
到了三月,于谦和王越回朝了。
于谦入朝收到的第一道圣旨,就是荣封邢郡王,秩超一品。
王越升了武勋,赐了世券。
下了朝,皇帝诏他们入养心殿。
“朕诏你们回来,不是闲置你们。”
朱祁钰直言不讳:“而是要打仗了。”
于谦和王越同时升起希望,他们都以为皇帝是要闲置几年再启用他们的,这是惯例。
王越等得,但于谦等不得的。
“陛下,可是东察合台汗国不老实?”于谦虽七十岁了,但南方确实养人,身体还算硬朗。
现在他吃喝拉撒,都是太医院给他安排,想多吃一块肉都不行,少吃一口菜也不行。
甚至,有些蔬菜汴京那边还没普及,农科院直接给送去,在汴京栽种,就是给他吃的。
为了让他活着,皇帝无所不用其极。
“是朕要打仗。”
“太平三年了,国库积累了大批钱粮军械,再不用都发霉了。”
朱祁钰玩笑道:“东察合台汗国占着必经之路,不打也说不过去呀。”
于谦翻个白眼,他今年七十,人也活通透了,笑呵呵道:“陛下是垂涎石油了吧?”
“确实,在熬制石油的时候发现,石油也能做衣服,但目前还没有制成一件,朕投进去十万块呀。”
“不管怎么说,石油就是宝,掌握石油,就掌握了未来。”
朱祁钰笑道:“只说这个沥青路,就是大明的命脉。”
“为何百越之地,还没有彻底平定?主要和沥青路有关系,石油运过去太难了。”
“若有沥青路,三年就能彻底平定整个百越之地。”
“奈何大明储量明显有限,或者说非常少。”
“朕迫不及待要打通西域,去掠夺石油回来。”
这都是玩笑话。
于谦正色道:“大明骑兵荒废三年,怕不能立刻投入战争。”
“邢郡王说的对,朕打算用北面的蒙古诸族练兵,顺便把蒙古都司,和兴安岭以北的两个省,给朕开辟出来。”
“练兵之事,不用两位操劳。”
“启用些小将即可,请一位老将压阵。”
“你们负责把关就行,西北第一仗由范广来打,你们在中枢操控。”
朱祁钰道:“王越,这段时间你跟着于谦,能从他身上学多少,就看你的本事了。”
王越谢恩,又对着于谦深深一礼。
又聊几句,把王越打发走,他拉着于谦的手说:“邢郡王,你要保护好你的身子骨啊。”
“那西域也是个马蜂窝,打崩东察合台汗国容易,但很快就会引来蒙古联军,到时候还得你出马。”
感情我就是一个工具人呗?
于谦也看透了,皇帝压根就没对付他的心思,只是把他当个工具人来用。
“陛下为何如此着急呢?”于谦问。
总不能说怕你死吧?
朱祁钰支吾道:“朕担心你身体不太好……”
于谦差点气炸了,感情是把我这个工具人,用到了极致啊?
“邢郡王莫急,气大伤身。”朱祁钰帮他抚平胸口。
“陛下!”于谦哭笑不得。
朱祁钰则大笑:“你这老头都七十岁了,注意点身体吧,所以朕把你调回来,在中枢养两年,就有你的大仗打了。”
于谦出宫的时候,像个炮仗。
刚巧碰到方瑛。
于谦瞪了他一眼,方瑛吓了一跳,赶紧低下头,担心于谦揍他一顿。
别说于谦了,皇帝都揍他两次了,上次给他个乌眼青,回去后还屡教不改。
“哟,这不是国公爷吗?”朱祁钰阴阳怪气道。
方瑛噗通一声跪在地上,嘴一撇就要哭。
“憋回去。”
朱祁钰脸色一寒:“出去跑五圈。”
方瑛眼泪都快飚出来了,含泪跑了五圈,气喘吁吁进来。
“喘成这样,你还能上马吗?”朱祁钰问他。
“臣自然是能的?”
忽然眼前一黑,朱祁钰一巴掌抽他脸上:“看看你,常年行伍的人,竟然连朕一巴掌都躲不过去。”
我敢躲吗我?
方瑛是真的眼泪狂飙。
朱祁钰反手又扇一个:“朕看你这死样就生气!难怪陶鲁拒绝了你家联姻,换朕朕也看不上你。”
方瑛闷着头不吭声,陶鲁已经娶了别家女儿。
“别这副死样子。”
朱祁钰没好气道:“朕给你个重新抬头的机会,要不要?”
方瑛还不吭声,摆明了就想醉生梦死,都已经当国公了,还打个屁仗啊。
“你的国公可没有世券啊。”朱祁钰阴冷地说了这样一句。
方瑛激灵一下:“我去!”
“打了败仗怎么办?”朱祁钰问。
“这不邢郡王和春川侯回京了吗?要不您派他们去吧……”
方瑛话没说完,就被朱祁钰一巴掌抽他脸上:“滚出去!”
我这招谁惹谁了我。
方瑛跪在地上:“臣愿意去。”
“你这死样子能打仗吗?”
朱祁钰生气道:“都多大岁数了,还六根不净,朕帮帮你,把你那东西割了,你也就消停了,反正你有两个儿子了,努力这些年也生不出个一儿半女的,要那东西有啥用?”
“求陛下开恩啊!”方瑛吓得直哆嗦:“臣还能打仗,能为陛下打胜仗!”
“你说的朕都不信。”
“你跟朕保证多少次了?朕揍你次数少吗?”
“可你回家之后就忘。”
“方瑛,朕对你仁至义尽了吧?”
“朕揍亲儿子的次数,都没揍你多。”
朱祁钰很生气,大明将领虽多,但肯定多多益善啊,尤其是方瑛,他是有成为名帅的机会,奈何他自甘堕落。
本想让他和于谦学兵法,结果于谦最讨厌他,压根不见他,他看于谦就跟耗子见着猫似的。
方瑛不停磕头,心中悲戚,我享受生活也有错呀?
“朕最后给你一次机会,若你抓不住,朕就彻底闲置你了,你愿意怎么玩,朕也不管你了。”
方瑛已经猜到皇帝要干什么了。
“朕任你为云南总兵,去为朕平定云南,越快越好。”
就知道是云南。
方瑛不愿意去那破地方受苦,但皇命不可违,他还得为儿子挣一份世券,唉,去吧。
他也清楚,他就算不去,等他死了,皇帝也不会不赐世券的,只是国公肯定没了,变成侯爵了。
“臣请陛下调几个人。”
方瑛很无奈道:“臣要王信、周玺、神英、陶瑾、许宁五人。”
“你直接把讲武堂搬你家得了呗!”
朱祁钰没好气道:“神英、陶瑾,正在西北,王信三人,还在交益,都派给你,其他地方不要了?一天净想什么美事?”
这货是真聪明啊,挑几个能打的,然后他去享受生活去。
方瑛干笑两声:“那给一个也行。”
“陶鲁。”
方瑛的脸立刻黑了,提起陶鲁就生气,这个白眼狼,爷俩都是白眼狼。
“给你毛荣和毛海,够意思了吧?”
毛荣是毛胜的嫡长子,毛海是毛忠的侄子,都是良将。
“再给你个柳承宽、欧镗和任寿、宋咨。”
柳承宽是柳溥的儿子,任寿则是任礼的儿子。
任礼尚在中都,柳溥还在掌热河兵。
张凤继任王越的职位,王竑则继任于谦的职位,宋杰去担任新荆州总兵,李震转任新益州总兵,欧信任新扬州总兵。
“臣遵旨!”方瑛无奈,这六个都不咋地,也就宋咨勉强还行。
之所以选方瑛,因为云南有沐家,是黔国公,需要一个国公,才能镇住他们。
王越级别不够,于谦级别太高。
如此有了沐家和方瑛,中间有王文统筹,平定云南,估计不会太慢。
云南一定,整个内地诸省,也就彻底平定了。
到了六月,毛忠上疏,说身体不好,请求回京荣养。
中枢立刻批复。
毛忠已经七十多了,这几年身体确实不好。
王来、龚永吉、任礼、俞山、俞纲等人皆上疏,请求回京荣养,何文渊则上疏请求致仕,年纪太大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