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33章 陛下谈判谈得很好,但下次别谈了……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进书架 下一页 回目录
    第233章 陛下谈判谈得很好,但下次别谈了…… (第2/3页)

图前,指着大明和安南交界的地方(芒街):“朕欲在此建城,为凤凰城。”

    “两国在此贸易,而安南有所需,都可在这里买到。”

    “大明有的,朕都可赐给安南。”

    “用区区三千船粮食,换朕的施恩,你们赚大发了。”

    用三千船粮食,换这么多的好处吗?

    这年代,开贸易,那是大明施恩。

    黎鐉赶紧磕头谢恩。

    “陛下,此城是归属大明?还是安南?”黎鐉问了一个很蠢的问题。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安南的国土,不是朕的吗?”朱祁钰问他。

    黎鐉吓得磕头:“外臣不是这个意思,安南建城之法远不如大明,是以外臣想请大明建城。”

    “凤凰城既然是朕赐的名。”

    “自然是要用心建的,朕会令蒯祥亲自设计城池,银子朕来出,安南出些劳力即可。”

    “海盗也无须担心,朕自然会剿灭海盗的。”

    朱祁钰脸色微缓:“蒯祥可知道?这紫禁城,便是蒯祥一手设计的。”

    “凤凰城与有荣焉!”黎鐉磕头。

    又交代几句,便打发他走了。

    安南使团刚走。

    朱祁钰就忍不住站起来,满脸激动:“三千船粮食呀!快,把重臣都宣来,快去!”

    胡濙等人也目瞪口呆:“安南哪来这么多粮食?不可能,绝不可能!”

    安南国本就是交趾省。

    能产多少粮食,大明还能不知道吗?

    “黎鐉既然敢开口,就不敢骗朕。”

    朱祁钰也纳闷,这个时代红河平原还没有开发出来呢。

    安南多山,种植粮食的地方不多,怎么可能这么多粮食呢?

    “陛下,安南可与占城、真腊、老挝、暹罗等国交易。”

    于谦沉声道:“那些小国君主,一心享乐,自然不会为国内百姓着想,想来其国百姓,怕是要饿死很多了。”

    朝臣认为这种可能性大。

    但真能运来三千船粮食的话,大明粮食危机可就解了。

    “这也变相说明,安南富庶。”

    “先帝放弃交趾,朕要重新收回来。”

    见群臣要劝,朱祁钰摆摆手:“朕知道,现在不是着急的时候,朕等得起。”

    “陛下,押解粮食入广西,需要一员干将啊。”耿九畴道。

    “你可有人选?”

    “回陛下,此次犁庭广西,威震广西的有三人,方瑛、欧信、陶成三将,当派其中一人督粮。”

    耿九畴欲言又止:“倘若安南国反悔,需要督粮官派兵攻打安南!”

    “绝对不行!”

    白圭坚决反对:“现在不是动兵的时候。”

    “今年连年战事,粮食短缺,应该先渡过难关再说。”

    “尤其安南摄于大明之威,应该一战灭其国。”

    “而不应该温水煮青蛙,安南还不配。”

    白圭的心也大。

    想直接派兵,夷平安南国。

    “若被安南瞧出我大明虚弱,岂不反咬一口?”耿九畴针锋相对。

    朱祁钰摆摆手,示意别争了:“没到那一步。”

    “打什么仗呀,安南王是什么明君吗?”

    “其人两岁登基,亲政不久,好瑟好酒,无甚才干。”

    “而且其国内危机四伏。”

    “朕刚刚翻阅了安南归档,他父亲黎元龙原本立黎宜民为王,却因其母又改立现在的安南王黎濬。”

    “如此改立太子,后患无穷呀。”

    “偏偏这个黎宜民还被封为谅山王,还活着呢。”

    “所以,安南王绝对不敢打仗,也不会打仗的。”

    “朕允其开四座贸易市场,一处市舶司,他们损失的粮食,很快就能赚回来的。”

    “就算有摩擦,也不至于直接开战,派一将督粮即可。”

    “小打小闹,算不得什么。”

    白圭和耿九畴跪拜道:“陛下圣明。”

    “从中枢派一文官去,再令欧信……陶成吧,去凤凰城,准备接手粮食,把粮食暂时囤积在廉州府,再行调派。”

    朱祁钰心中有了人选。

    “朕本想派王越去,但中枢离不开王越啊。”

    “就派军机处行走夏埙去吧!”

    “夏埙巡抚过广西,对广西甚是熟悉,其人又善韬略,给朕的上书中,见解不凡。”

    “也考校考校他,看看是不是位干练之才。”

    夏埙是景泰二年进士。

    是个可用之才。

    “夏埙可用。”胡濙微微颔首。

    此事就定下来。

    朱祁钰站起来,走到地图前,指着最南边的一个角,笑道:“朕将此设为凤凰城,可知道原因?”

    地图简陋,大家看不明白。

    岳正小声道:“此城是否越过了十万大山?”

    “没错,这座城设在山的对面,在安南国内。”

    朱祁钰笑道:“一旦大明和安南开战,可运兵至此,不必翻越大山,从朱雀关出兵了,走水路,在此地登陆即可。”

    当然,这也是皇帝的一厢情愿。

    安南不可能没有能人,一定能看出此地战略位置之重要的。

    一点会想方设法,防备明军在此登陆。

    毕竟交趾本是大明的,以皇帝之强势,一定会想方设法拿回交趾的。

    “陛下之用心良苦,臣等拜服!”

    胡濙叩拜:“此次陛下为大明谋福,不惜纡尊降贵,亲临谈判,不嫌奔波之苦,为大明赚取利益,为国为民。”

    “但请陛下,下次不要了。”

    翻译过来,就是你谈得很好,但下次别谈了。

    朱祁钰笑容僵硬:“三千船粮食呀,朕就算丢点面子,算得了什么?”

    看见皇帝吃瘪,朝臣忍俊不禁。

    “陛下如古之圣君,至情至性,大公无私。”

    “但陛下以战争威胁安南。”

    “殊不知战争柄双刃剑,一旦黎鐉吃软不吃硬。”

    “擅开战端,陛下又该如何收场呢?”

    胡濙苦笑:“还请陛下从天下选材,选一辩才,担任鸿胪寺主官便是,没必要纡尊降贵。”

    这话说得朱祁钰心凉半截。

    朕先割了阮敏的舌头,震慑黎鐉,后杀阮敏,逼黎鐉就范,根本就不会出错的。

    如果出错,朕就把黎鐉阉了留在宫里当太监,看安南王能怎么样!

    “罢了,就挑一个擅长外交的吧。”朱祁钰生闷气。

    胡濙还想问问,迁百官家眷入京之事。

    皇帝却没心思:“都退下吧,朕还有奏章没看完呢。”

    耍小孩脾气了。

    胡濙等苦笑着离宫。

    皇帝还要诏见夏埙,令夏埙带兵随船去广西。

    而在江西。

    朱仪抓住的绿林好汉,全部移入热河。

    张善还在运送银两。

    每次运送,回程时也是满载而归,主要是广西狼兵的赏赐,都是他运到江西的。

    到了江西后,由广西的船支,送入广西。

    而每次押解银两的狼兵,都不一样。

    因为大部分狼兵,在回程时,在两湖下船,变成湖北狼兵、湖南狼兵。

    完全自愿,愿意留在两湖卖命的,则给三份奖赏,现发,还装备一只铁刀、一套棉甲,一块腰牌。

    狼兵都是土人,穷横穷横的,看见钱,当然愿意留下。

    回去也没家,在哪不是混呢。

    何况是几千人几千人下船,不担心被人卖了,为了安狼兵的心,提拔蛮将领导他们。

    不愿意留下的,则继续运送银两,回广西的就给一份赏赐。

    一切全凭自愿。

    张善运送的距离越来越短。

    封冻的河流越来越多。

    银子聚集在河南,林聪想办法运送,还得平定怀庆府叛乱,也弄得焦头烂额。

    “怀庆府叛乱,怕是跟这银子有关系。”

    金忠盘算着:“在江西,动不了银子,就去河南动手,银子的魅力是真大呀!”

    “财帛动人心,银子要快速运入京师,才免去麻烦。”

    叶盛到鄱阳城有几天了,天天都在审问。

    银子的来源,却还是没搞清楚。

    因为审问的人也不知道呀。

    “叶阁老,不如咱们合伙演一出戏,来一招引蛇出洞。”金忠被固定在鄱阳城,整个人都快长毛了。

    他迫不及待的整饬江西,为自己报仇。

    “演一出什么戏?”叶盛来江西,也是做功绩出来的,结果呢,做了个寂寞。

    “假装解除江西的封锁,看看谁会蹦出来?”

    “如何假?”叶盛来了兴趣。

    金忠笑道:“把兵撤了,自然会有人冒头。”

    “万一有人逃出江西了呢?”叶盛皱眉。

    “逃就逃了,再逃能逃出大明去?”

    金忠冷笑:“再说了,钱财还留在江西,咱们就有功无过。”

    叶盛却摇头:“此策倒是可行,只是鄱阳城的银子如何处置?成功引蛇出洞,锦衣卫却被困在鄱阳城,有什么用?”

    金忠一拍脑袋:“待朱仪回来,加速运送银子!”

    而在广东。

    惠州府叛乱已经平定,方瑛赶到广州坐镇。

    却传来欧信病倒的消息。

    方瑛令其安心养病,派人去接替欧信,让欧信回广州养病。

    段思娥再见欧信,发现欧信人苍老了许多,腿也瘸了,躺在病榻之上,人虽颓废,名声却响彻两广。

    试问两广,谁没听过欧信的威名?

    朝堂的恩旨传下,恢复欧信的名位,又赐下龙川伯的爵位。

    彰显欧信在龙川做的贡献,是皇帝额外恩遇。

    原惠州府永安,被叛军攻克后焚毁了城池,新建城池,被皇帝改名为紫金。

    欧信荣封龙川伯,暂不赐世券。

    并赐婚欧信,许其娶段思娥为平妻,允段思娥担任官职,可获封爵位。

    在方瑛主持下,二人拜堂成亲。

    哪个女人不愿意嫁给英雄呢?

    欧信就是英雄,正宗的伯爵,伯爵在京师不稀罕,但在两广可是天人一样的存在。

    “夫君,这广东土司俱是半开化土司,明知道朝堂政策,却不愿意听从,您说该怎么办?”

    段思娥侍奉汤药。

    她虽是蛮女,但最近也在读女诫,还请了师父给她讲解。

    说话也多有试探,不像以前直来直往,带着点小聪明。

    她现在说话声音变小,笑不露齿,举手投足都在学淑女,但东施效颦,样样都不像。

    让人看着别扭。

    欧信撑开眼皮,懒洋洋道:“杀之即可。”

    “广东不比广西,这般杀戮下去,怕是会引火烧身呀。”段思娥文绉绉道。

    欧信嗤笑两声:“烧谁的身呀?”

    “哼,烧那些土司的身罢了!”

    “你最近看那些破书,把脑子看傻了?”

    “陛下的诏令,才是天命!”

    “做臣子的,好好听命便是,想那么多干什么?”

    段思娥告罪。

    欧信坐起来,把她拽起来:“别听那些文人文绉绉的那套,那是糊弄傻子的!”

    “他们自己都不信,也就你信!”

    “唉,东施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