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查清账目,清洗户部,大罚后要封赏! (第2/3页)
这不是讨论嘛,您这么着急干嘛!”
连南宫的一个太监,堂堂周王都得巴结。
宗室彻底没落了。
许彬瞥了他一眼:“周王,做不了主就闭嘴!”
周王脸色一变:“这不是讨论嘛……”
“你讨论出什么了?”许彬质问。
“这……”
周王年纪大,虽不是宗室里最年长的,那也是长者。
被皇帝羞辱,也就忍了。
偏偏连个南宫的小太监,都敢用这种语气说话,他堂堂亲王,难道连个太监都不如?
“这什么?不会说话就闭嘴!”
许彬陡然爆喝:“还有一刻钟,抓紧拿出个结果,皇爷在等着呢!”
“一群不知忠孝的东西!”
“让皇爷等尔等,尔等算个什么!”
许彬破口大骂。
本来义愤填膺的诸王,竟慢慢垂下了头,眸中愤懑,手脚很老实,不敢动弹。
“哼!”
“咱家是给尔等脸面!”
“换了厂卫在这里,早就大耳掴子抽你们了!”
“敢让皇爷等着,活腻味了!”
“快点,拿出个章程来!”
许彬厉喝。
然后大马金刀地坐在主位上。
盯着站立的诸王。
周王心中愤懑,太监何时能骑在王爷的头上了?这还是大明朝吗?
朱祁钰,你的子孙,早晚也会被太监欺辱!
“只能请宫中做主了。”蜀王小声表达不满。
“皇爷的口谕,是怎么说的?”
“忘了!”
“没肝没肺的东西!”
许彬厉喝:“快点拿出个章程!咱家入宫还要需要时间呢!”
“若让皇爷苦等,咱家遭殃,回来就让你们遭殃!”
诸王面露不忿。
凭什么太监,也敢骑在诸王头上撒野?
晋王小声道:“要不就赐死庆王,让世子继位便是。”
顿时引起诸王怒视。
许彬看着时间。
慢慢站起来,直接出了宗人府。
“许公公留步啊!”蜀王赶紧追上去。
许彬回眸,怪笑道:“时间到了。”
“你们是王爷,皇爷不能把你们怎么样。”
“但咱家就不一样了,咱家是做奴婢的,若惹了皇爷不快,就是自己皮子紧了,咱家可不敢怠慢。”
蜀王装傻:“还有一点时间,再商量商量!”
许彬拂袖而去。
乘坐娇子入宫。
“你们死保庆王,想过没有,若陛下震怒,咱们怎么办?”晋王恼怒。
诸王怒视他。
今天保不住庆王,明天倒霉的就是我们!
皇帝要削掉亲王爵,想过没有,你变成了郡王,嫡长子是郡王,其余儿子就都成了镇国将军了!
什么郡王能参政,那都是皇帝收回爵位的新花样!
就算宗室当了大臣,又能如何?
真能像汉朝那样,当大将军吗?
不可能的!
皇帝对亲哥哥、亲侄子都那么苛刻,我们算什么?
今天收回亲王爵。
明天呢?
谁知道皇帝明天会做什么!
而在成国公府。
一片哀鸿。
朱佶闻听皇帝追封先祖为亲王,又哭又笑。
追封是给外人看的!
活人是得不到实惠的。
反倒是世券,才是成国公府的根本。
朱佶回想着老母亲临死时的叮嘱,他决定改变自己,为母亲挣回世券来。
他连夜入宫谢恩。
与此同时。
于谦正在泰宁侯府上。
陈桓恭恭敬敬将世券奉上。
他父亲陈泾,实在没什么可吹的,宣镇之战,设伏还屡战屡败,没被训斥就不错了。
要不是皇帝垂怜,泰宁侯就被扫进历史垃圾堆了。
陈桓在宫中担任侍卫,三个儿子都在讲武堂里学习,他自知能力不济,反而希望儿子能成才。
所以于谦过府,他就立刻奉上世券,同时有巴结之意。
“汝父泰宁侯被派去镇守甘肃,可见深得陛下垂爱,尔等在宫中侍奉,尽心尽力才是。”
“下官谢首辅提点!”陈桓跪在地上磕头。
于谦听说陈韶等四人将世券奉于宫中,他松了口气。
最后一站,平乡伯府。
而平乡伯和永顺伯,已经将世券追着于谦送来了。
而在户部。
耿九畴下了朝,便大发雷霆。
“尔等真以为本尚书不会杀人?”耿九畴气炸了。
他真没想到啊。
户部竟然欺上瞒下到了这个地步。
就在他眼皮底下糊弄他。
问一个人,就装傻充愣。
把他耿九畴当傻子一样耍。
“查,给本官细查!”
耿九畴坐在府衙上:“传令下去,所有人不许擅离职守,何时自查完毕,方能下值!”
“无论病痛,无论何事,都给本官忍着!”
“不将户部犁清,本官无颜面见天颜!”
“累死在任上,本官为他请一个好谥号!累不死的,就给本官查!查清楚为止!”
耿九畴带过兵,一身煞气。
户部瑟瑟发抖。
第一步就是查账。
他从国子监借来监生,让监生来查账。
六部都在自查中。
而在宫中。
朱祁钰收到宗人府的奏报。
“既然周王要处死庆王妃,就由他亲自动手吧,让诸王去围观。”
朱祁钰没得到满意答案:“让许彬做监斩。”
“至于庆王……先暂时这样吧。”
“诸王是不想顺着台阶下啊。”
“让锦衣卫去查查周王,给周王一个惊喜。”
冯孝赶紧磕头:“奴婢遵旨。”
朱祁钰问:“宫门落锁了吗?”
“回皇爷,已经落锁。”冯孝回禀。
“让朱佶入宫,毕竟死了母亲,朕安慰安慰他吧。”朱祁钰对朱仪在广西的战绩不满意。
那是因为有欧信、陶成这个怪胎,珠玉在前。
其实朱仪的战绩和以前比,是可以的。
“奴婢遵旨!”
朱祁钰嘴角翘起:“宫中四个嫔妃怀有身孕了。”
“皇爷,净室房已经准备好了女子。”冯孝秒懂皇帝的心思。
“朕记得宋家送入宫一个老姑娘,可有此事?”
“皇爷好记性,乃是故西宁侯嫡二女,名叫宋淑清,今年已过三十,如今在尚食局任官。”
年龄大了些。
但适合拉拢宋家。
“今晚送朕这来。”朱祁钰道。
“奴婢遵旨!”
这时,朱佶进来,含泪谢恩。
“朱佶,平阴夫人性情刚烈,乃女子楷模。”
“你乃平阴王嫡子,自当奋勇直追,不可轻怠。”
朱祁钰沉吟:“朕看你对带兵实在没有兴趣,正好朕要建军纪司,你入军纪司吧。”
朱佶一愣,没想到,皇帝竟真要重用他。
难道皇帝收回世券,真的只是敲打?
“微臣谢陛下恩典!”朱佶哭着说。
“进了军纪司,好好干,朕自然不吝惜赏赐,若你有功,也可赏符赐爵。”
朱祁钰道:“平阴王妃下葬之时,朕会亲自去扶灵。”
朱佶感激涕零。
成国公府还是要安抚一番的。
而在广西,思恩府。
方瑛正在包围思恩府土司,思恩府土司覃氏,号称广西三大土司之一。
方瑛率领重兵,一个寨子一个寨子的清剿。
难度非常大。
越靠近云南的土司,越没有开化,越难清剿。
此时,方瑛收到中枢的旨意,对着紫禁城的方向磕头谢恩。
战事还在继续。
但他已经开始思考,如何治理广西。
“总督大人!”
“学生有一个想法!”
“不知该不该说!”
一个不足二十岁的少年人,在帅帐里,脸上带着稚嫩,嘴角尚有绒毛,却一本正经的行礼。
方瑛来了兴趣。
这孩子叫陶鲁,是陶成的儿子。
因为陶成数次举荐其子,说其子早慧,必有作为,求方瑛代为调教。
而圣旨中明示,恩准陶鲁入讲武堂学习。
“说来听听。”方瑛笑道。
而帅帐里的将军哄堂大笑,笑话这个嘴上没毛的小崽子,懂什么治理国家啊。
陶鲁不听其他,慨然道:“总督大人。”
“我军虽攻克广西所有土司。”
“但是,土司如星火,虽然衰弱,却未熄灭,未来仍有燎原之势。”
“此战之后,陛下必然封赏广西诸将。”
“这些将领,多为屡立战功的蛮将、土人。”
“朝堂封赏之后,他们就会成为新的土司,照样不听中枢之令。”
“所以学生说此战乃徒劳无功也。”
这话引起帐中将领大怒。
方瑛却摆摆手,陶鲁这小子不简单啊。
他可不一个简单的将军。
他不止会打仗,更懂政治。
陶鲁说得非常对。
把这些蛮将分封下去,就会形成新的土司,广西此战看似功高,其实徒劳无功,损兵折将。
“你有何办法?”方瑛问。
陶鲁呲牙而笑:“总督大人,此事易解。”
“教化,移民,迁徙!”
“做好了,广西此战,才能竟全功!”
方瑛慢慢站起来,看着陶鲁的眼光充满赞赏:“你入了京师,必然会入陛下法眼,届时你必鹤鸣九霄!”
“陶成不止自己能打仗!”
“还生了个好儿子!”
“我方瑛不如也!”
方瑛哈哈大笑。
帅帐里的将军一个个傻眼,哪里厉害了?
陶鲁却谦逊地拜服:“小子不敢当总督大人如此盛赞,此生只求精忠报国,别无他求!”
“好!”
方瑛把他扶起来:“你所说的教化,是让本督教化蛮将,令蛮将归心。”
“然后再从江浙移民,填充广西。”
“那迁徙呢?”
陶鲁明白,方瑛在考校他。
若通过方瑛的考校,方瑛一定会上书给陛下,夸赞他的才华,他的未来会畅通无阻。
所以他短暂思索后,恭恭敬敬一礼,认真道:“学生浅见,请总督大人品鉴。”
方瑛让他说。
“学生虽在学,却也知圣天子之豪气。”
“圣天子想收复交趾,全我汉家疆土。”
“是以学生在想,将不受教化之人,迁徙去交趾之地,这些人不仰我天朝文化,尚未开化。”
“便让其去做一只搅扰交趾安宁的鱼儿。”
“让安南乱起来。”
“等安南内部打至筋疲力尽,吾军便能轻易收复交趾。”
陶鲁说到一半,表情犹疑,有些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全都说出来,你年少轻狂,说错了也不是罪责。”
方瑛想看看,这个陶鲁的才华边界到底在哪。
陶鲁躬身行礼,认真道:“我朝抛弃交趾,乃前车之鉴。”
“盖因交趾不服王化,不愿意内附为汉民。”
“此乃人之野心也,人之常情。”
“是以,再次复交趾之地,不宜循规蹈矩,应行厉法,鞭策其民,令其知痛。”
“知痛方能伏威,伏威方能仰慕天朝。”
“所以学生认为,应该尽可能地让安南内乱,让安南流血,直至鲜血流干,方能为吾大明所用!”
陶鲁这个办法,就是挑唆安南内斗。
把广西不服王化的蛮族,赶去安南,让他们在安南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